亲爱的用户您尚未登录,还不赶紧

近代中国基督教神学本色化建构的状况:丁光训的神学主张

作者 : 蔡宏强
2021-06-15
分享:

1丁光训对上帝的看法

关于上帝的教义,基本上丁光训是延续了正统的上帝观,只是创新了一个,即认为爱是上帝的根本属性。丁主教强调在这一点上他与传统的出入在于,传统神学只承认爱是上帝众多的属性之一,而丁主教却主张爱是上帝的根本属性,是属性之根。因为公义与圣洁都是由爱派生而来。

他举了一个例子,就如四个孩子为一块蛋糕容易引起争吵,所以每次分蛋糕前,父亲都会嘱咐他们,谁想要切蛋糕谁就要将三块先分给其余的人,最后一块留给自己,便不容易引起因分配不公而有的争吵。丁主教认为爱乃是先于公义的,基督教所信奉的上帝主要不是一位公义的统治者形象,乃是一位慈悲的爱者。丁主教认为统治者的形象并不是圣经的启示,乃是凯撒的形象,是人类所塑造的极权统治者,为的是要满足他们那充满血气的统治世界的欲望。

那么圣经,尤其是旧约所描绘的有关上帝是审判者的形象又该如何解释呢?对此丁主教从两个方面予以答复,其一,圣经虽充满属灵的权威,但也是人的作品,既是如此就有属人的成分在里面,因此并不是每一个部分都能反映上帝那完美无缺的美好属性。另外,人们在解释圣经之前必须认识到整本圣经有一个渐进的启示过程。换句话说圣经的真理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乃是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迁而不断更新着的,这是因为上帝的自我启示是随时代而不断增添,而人对上帝的认识也是处在不断增长中的。

因此旧约中的某些宣称只是那个时代对神的认识,因此有着时代的局限性,但随着时代的进展,启示不断被更新。在旧约上帝只是以色列人的上帝,但经过长期的启示和教导,上帝的爱普及一切民族这观点到底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最后当人们读到‘上帝就是爱’时,便可以认为圣经对上帝性格的启示已达到了顶点,也可以认为人对上帝的认识已经达到了顶点。

当然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最富神学内蕴的还是丁主教对三位一体的看法。他认为三位一体的真神无疑是一个爱的共同体,在创世以前,在三一上帝的内部并没有谁统治谁的问题,乃是在爱中彼此委身,共融共存。总之丁主教的上帝是一位彻彻底底的爱者,他绝不肯让他的上帝留有半点统治者的形象。为此他曾主张以‘神’这个字来取代‘上帝’的称谓,因为‘上帝’一词不免还是带有浓厚的君主味,相较而言‘神’会显得更加柔和一些。

2丁光训对人性的看法

丁光训对人性基本上持比较乐观的看法,这不是说他认为人是没有罪的,乃是认为人的罪并不能成为衡量人性的唯一标准,因为人性还有光明的一面,那就是人是按着神的形象所造,因此人是有价值的,是宝贵的,而不是像加尔文所说的那样只是一条五尺高的虫子。丁主教认为罪虽真实存在于人性之中,却不宜过分强调,否则便会削弱恩典的作用。

因为罪虽可怕,其导致的恶果并不能大于恩典所能达致的善果。为了阐明这个真理,丁主教常喜欢引用罗马书的一段话,‘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吗?’另外丁主教也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觉得过于强调罪与中国文化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是格格不入的,因为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伦理是倾向与认为人性本善的,虽然也有一派认为人性本恶。但认为人性本善的孔夫子终究还是占了上风,并将这一条写入了三字经。

既然中国人生来便认为自己的本性是善良的,而基督教却宣称全然败坏的教义,这样的教义是无法为中国人所能接受的。当然促使丁主教这样来看待人性的最根本原因或许还在于他对上帝事工的看法,因为他相信人乃是上帝在创造救赎以及圣化教育过程中的半成品,上帝就是爱,因此他绝不会是毁灭者,而是要将这不完全的,带有诸多丑恶傀陋的世界变为充满爱与公义的完美样式。既是如此,人们就不应该将人类视为无可救药的畜类,乃应满怀希望,爱神爱人,带着相信的心迎接神的完满创造的最终来临。

3丁光训对基督的看法

丁光训对基督的看法也很独特,因为他并不像传统的神学家只是停留与徘徊在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其实他早年也有这样的经历,但因着坎坷的灵性历程(包括社会,教会与个人)以及近代神学思潮的影响,使得丁主教在基督论方面得以从神性与人性的徘徊中脱离出来,而更倾向于上帝的基督性。

应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突破,也是一种逆向性的思维。这不是说基督的神人二性就变得毫无意义或无有神学方面的价值了。乃是说这两方面的探讨可以不必要着重去对待,重要的乃是上帝的基督性,因为这会让人们能从基督身上具体地认识这一位上帝便是那完全的爱者。

丁主教认为传统神人二性的争论使得基督论陷于一种近乎纯理论的形而上范畴,然这样的基督纵然有完美无缺的理论作为他的后盾,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又有何益呢?值得留意的是丁主教的意思并不是将基督视为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以及像自由主义学者所谓的一个良善的榜样。乃是说中国教会所信的基督应当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同情并关心受苦之人的爱者,然而却不是如解放神学所谓的革命者。

丁主教虽然同情解放神学,却并未采纳他们的立场。因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证明,穷人并不一定因为贫穷而无罪。因此基督并不仅仅是穷人的救主。虽然丁主教认为解放神学有可取之处,但他同时认为解放神学的主题过于狭隘,因为假若穷人因为穷而成为救星,那么昔日地主的土地被剥夺而成为一贫如洗的穷人时,难道他就因为穷就由反革命而变为革命者了吗?因此丁主教认为基督教神学的主题应当是更为广泛的与神和好,而不是狭隘的社会革命。

既然基督是真实的爱者,在现实生活中也便成为了促成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以圆融的和好者。基督所要促成的不仅仅是信徒之间的和睦,更是信徒与非信徒之间的和睦,因为他是宇宙的基督。丁主教认为基督的复活,升天对于他在宇宙中的治理有着重大的影响,因为基督升天后便不受肉身的限制,因而便成了保罗书信中所提到的充满万有的基督。就此丁主教认为在过去人们总以为最重要的是使未信的世界认识基督,现在不少的神学家却认为重要的乃是使人们去发现早已蕴含在世界里的基督。

这就是说基督并非只在教会之内,却也在世界之中。既然如此,世界便不应当是撒旦的占领区,而教会外面的真善美并非毫无价值。因为一切美善的事都是从上帝,从众光之父而来,也是基督内在于世界并圣灵圣化世界的结果。在此丁主教表明了自己对于基督与世界的看法,他并不赞同德尔图良却比较欣赏游斯丁的观点,因游斯丁主张基督与文化并非对立,乃是呈现附属的关联,就如摩西是犹太人的先知,照样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也是希腊人的先知。

因为基督乃是‘道’的全部,而希腊以及外邦文化却含有‘道’的质素,是这‘道’片面的彰显。因此宇宙的基督便是意识到基督的宇宙性,并不单单从教会里面,更是从整个宇宙去发掘基督的美善,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基督的内涵,并促成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

4丁光训对‘信’与‘不信’的看法

由于基督贯注整个宇宙,因而对基督的认识不应当只是停留在教会内部,教外的真善美也是基督内在与圣灵圣化的结果。当然这不是说‘信’与‘不信’便毫无区别,乃是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互补而不是对立。丁光训认为导致‘信’与‘不信’之间的对立主要是因为人们太过于强调‘信’的作用。因此丁主教主张要淡化因信称义。丁主教从两个层面予以回应这个问题。

首先是从圣经的角度,丁主教认为保罗所主张的因信称义主要源于一个犹太化的背景,因为基督教是从犹太世界产生出来的,因而犹太的基督徒虽然接受耶稣作他们的救主,却也同时持守着一个犹太的公民所要持守的所有礼节。后来福音从犹太传到了外邦,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外邦人若作基督徒是否要首先成为一个犹太人,接受他们的割礼,遵行他们一切的律法,才能得救呢?保罗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因而主张因信称义的教义,宣称外邦人只要单单接受基督,并不需要接受任何具有犹太色彩的繁文缛节便能真正得救。

丁主教认为福音之所以能走出犹太,进入西方而发展为普适性的宗教,乃是由于基督教是道成肉身的宗教,福音所到之处没有不处境化的,而因信称义便是福音处境化的最佳例证。因此在丁主教看来因信称义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永恒真理,相反,它只是一个标记,借以反抗一切僵化了的宗教仪式,提醒人们不可将既有的模式视为不变的真理,因为当福音从一个地方进入到另一个世界的时候,它外在的形式也当随之而改变。

其次丁主教从效应的角度予以回应,也就是透过因信称义这个教义在现实处境所生发的果效来评估它的实际意义。事实上,丁主教认为因信称义这个教义在中国大多数的基层教会已经被严重扭曲,由于片面地强调‘信’,而忽略了道德的实在性,产生了所谓的‘因信废行’以及‘道德无用论’。

丁主教认为一个信耶稣的人,不管他的行为有多么地傀恶,却只是因为信便能上天堂,而一个非基督教不论他的道德有多么地高尚,却只是因为不信便要下地狱的观点本身便是不道德的。这种高抬自己,鄙视他人的行为无疑在‘信’与‘不信’的人群中间制造了障碍,拦阻人来到基督面前领受救恩的福音。因此在丁主教看来,淡化因信称义并非是要取消这个教义,乃是要以对伦理道德的重视来平衡过度强调‘信’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5丁光训对创造、救赎与圣化的看法

丁主教认为传统神学最为根本的缺陷乃是将福音局限在救赎这一个狭小的范畴,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乃在于‘创造’与‘救赎’之间的脐带被生生地扯断了。就如同教会历史上的某些神学家将救恩历史分为不同的三个阶段——旧约为圣父时代,新约为圣子时代,而教会时期则为圣灵时代,是非常不正确的。丁主教认为创造、救赎与圣化并非是三个完全不同的片段,乃是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丁主教主张人们应当从创造的角度来看待历史的进程会显得更加清晰,因为上帝的创造是持续不断,直到如今还在进行着的,虽然创世记记载上帝在六日中创造了宇宙万物,却并不表示他已停止创造,相反约翰福音第五章十七节告诉我们上帝是不断作工直到如今的神。

当然这并不是说创造取代了救赎,相反,创造不是取代,乃是涵括了救赎与圣化。救赎与圣化乃是创造的一部分。就这个角度来说世界乃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进程,而其中的人类则都还只是这个进程当中的半成品。上帝不但透过创造,也透过救赎、圣化与教育等措施来塑造我们,以致最终成为成品的日子来到。


评论0

    关键词
    分类 +More
    阅读排行
    • 今日中国,有多少变了味的基督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督教发展迅猛,有人估计目前中国的基督徒有一个亿,也有人说是8000万,也有保守估计的,说有3000万,其实不管有多少,数量不是问题,质量才是生命线。......
    • 《圣经》和《古兰经》中的先知

      “先知”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构成的三大一神教系统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通过对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比较,以及对《圣经》、《古兰经》中相对应的先知的介绍,初步探讨了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联系与区别。......
    • 韩国来华膜拜团体新天地教会在沪传播研究:2002-2018

      发源于韩国的膜拜团体“新天地”目前在全球发展迅猛,已遍及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该膜拜团体的各支派自上世纪90年代零星传入我国境内以后,发展成规模的地区分会已超过251个,其中中国大陆的安德烈支派和雅各支派下属省市区县的“新天地”分会总数已超过100个,占到了40%,所控制的人员数量已超过5万,包括各级骨干、所谓圣徒、洗脑班受害群众等。......
    • 华人基督徒离教原因分析

      本文收集了65位基督徒发布在ex-Christian.hk网站上的离教见证文本, 并对文本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基督徒离教原因可分为四类:教会等级制森严与纪律严苛;个体自由与选择受限;对旧约中的上帝和基督教教义的疑惑;以及对教会团契人际环境的不满。......
    • 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

      以过学界对倪柝声的思想和地方教会有不同角度的研究,但缺少完整系统的梳理,笔者通过比较和分析倪柝声的著述及地方教会的教牧模式,总结并挖掘出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