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用户您尚未登录,还不赶紧

華人教會公義神學之初探

作者 : 淡淡
2020-08-07
分享:

摘要:公義的概念在中國教會隨著時代的需要而凸出。有人提出了建造公義神學的理據,但這些理據所關涉的主要是社會公義。社會公義在神學歷史中是社會福音派關注的重點,也是新加爾文主義者文化使命的一部分,但他們本身都包含著一些問題。從聖經的角度,我們需要關注公義,但公義神學的提法不恰當。

關鍵詞:公義 公義神學 文化使命

隨著中國教會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神學建設也迫在眉睫。知識分子群體的興起,為神學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在這個時候,我們如何去斷定某種神學是否合乎聖經,我們可以籍著聖經和神學思想史來分析。本文是對近來公義神學的出現所做的簡要剖析。

一、公義神學初出端倪

中國教會近兩年來,由溫州拆十字架引發的政教關係的討論比任何時候都多。為基督徒維權律師和維權群體的崛起創造了良好的機會。趙天恩牧師提出的三化異象在停頓10年後又恢復了活動。對當下的教會而言,文化使命主要針對的是社會公義的問題。

作為律師,維護社會公義是本分,基督徒律師的呼召的更是為彰顯上帝的公義和對人的愛。他們在中國教會目前最艱難的時刻,表現了犧牲精神,願上帝紀念各位的勞苦。 

但我們也同時會看到有些律師和參與維權的基督徒的腳步不止於此,也就是說他們不僅參與社會公共事件,而且開始在神學上貶責中國教會,並搬來各種與社會公義相關的神學企圖扭轉中國教會不關心社會公義的事實。

這種傾向以神學的形式正式登場表現在北美中國福音會和唐崇榮國際佈道團在2015年3月6-9在香港烏溪沙合辦的營會「三化異象研討大會」(即趙天恩牧師提出的「中國福音化,教會國度化,文化基督化」)。講員主要是國內影響較廣的美國的改革宗系統神學作者古德恩、洪予健牧師、劉同蘇牧師、唐崇榮牧師、王怡牧師等。古德恩首先就講到政府的職能,和公民有沒有權利抗議不公義的政府——這應該代表了此次會議的主題曲。之後4月至今,洪予健牧師通過網絡授課講解凱伯爾的教會論《基督榮耀的身體——教會論》。

2015年3月6日郭寶勝先生撰寫的《華人教會公義神學亟待建立》一文,在對華援助協會的網頁上刊登。同時我們看到一些關注社會公義的微信平台出現,不僅僅是報道一些事情的發生,也刻意導向公義神學。如尼西視野、麥琪的禮物等,2015年11月24日麥琪的禮物再次發佈了郭寶勝的同篇文章。麥琪的禮物在前一個禮拜發佈的莫爾特曼《十字架是大地的希望》一文,也是以神學的形式論證教會參與社會正義事業的合理性。

張凱在2015年3月24日對教會牧者演說《基督信仰和社會公義》(參考楊興權律師微博),他強調:「面對政治命題,教會可以沒有明確政治主張,但教會不應該在公義、道德、法治、自由這些人類永恆的、曠日持久的話題上缺席。」

對南非德斯蒙德·圖圖大主教反對種族隔離制度的推崇,對鵬霍費爾神學的研究,比較中國與德國處境的相似性,不乏其人。

基督徒對社會公義的關注是理所當然的,但建構成公義神學的理據從哪來?下面將以將郭寶勝先生的文章為例做一些分析。

二、中國教會建造公義神學的理由

首先,郭寶勝先生提出了一系列教會出現的問題:

教會出問題很大原因是神學出問題。華人教會長期以來,奉行的是成功神學、唯愛神學、祝福神學,而絕少提及苦難神學、公義神學、抗惡神學。所以在大部分華人教會中只講慈愛、不講公義;只講憐憫,不講審判;只講寬容,不講原則;只講包容,不講是非;只講祝福,不講管教與譴責;只謀求個人的「修行得道」,從不批判社會的罪惡腐敗;只為中國掌權者祝福禱告,從不為受迫害的國內公義人權人士發聲;只與官方三自會與狼共舞,從不支持國內受迫害的家庭教會肢體;不僅不伸張社會的公義,甚至教會內部的公義也蕩然無存。沒有是非到一個地步只能成為外邦人法庭中的罪案案例,被外邦人恥笑、被異教徒輕蔑。

我們看到郭先生對中國教會(準確說是家庭教會)的審判是駭人聽聞的——與狼共舞,這樣的教會肯定不是基督的身體而是獸的群體。其控訴的神學基礎是不講苦難,不講公義和審判。如果我們將公義這個概念窄化為社會公義,郭先生的控訴是對的,但是基於聖經,公義肯定首要的不是指向社會公義。

根據聖經的教導,公義應該包含三層涵義:

第一,相信上帝是公義的。使徒保羅是這樣描述亞伯拉罕的:"......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做成。所以,這就算為他的義"(羅馬書4:21-22)。亞伯罕信仰神,並相信神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正確的。

第二,我們自己是公義的,這不是根據我們的行為,而是根據我們對上帝是公義之神的信仰。這是在說一種德性——信德。經文仍然是上面所引用的。

第三,我們的行為是公義的。根據啓示錄19:8節所說的,基督徒所行的義。這個層面的公義就是德行。

我們看到公義的不同涵義,有意識層面的,有德性層面的,有行為層面的。如果說教會在意識層面和德性層面缺乏教導,那是對上帝和自己的不負責,或者更徹底地說是不合乎聖經。那樣的信仰與求財求福的信仰沒有區別,只是換了個名號而已。

我們現在需要討論的是第三個層面,就是行為層面。一個人要行為公義,是最難的,因為公義不僅涉及我與你之間,更多涉及的是群體,群體中的公義,無論是社會公義,還是政治公義還是法律公義,這都需要相當高的理論修養才能指導實踐,而這不是一般基督徒所能做到的。聖經為我們提供了律法和先知的總綱就是愛,每一個時代,在上帝愛的原則下,會有不同的公義內容出現,這是很需要辨別的。

教會歷史上,基督徒與社會現實往往表現為兩種態度:

第一,我們不屬於這個世界,我們關注的是靈魂的得救,這個世界非我家,所以這個世界的公義與非公義與我們無關。

第二,我們要參與這個世界秩序的重建,因為人不僅是靈魂,也有肉身,靈魂與肉身構成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有權利獲得幸福。

這兩種對待世界的態度,前者可以稱為基督教的理想主義,而後者可以歸為基督教的現實主義。兩種都有不同程度的聖經依據,我們不能以一種完全否定另一種。

中國家庭教會對社會公義發聲少,需要從神學思想和現實處境去諒解,我不知道郭先生是不是因為生活在海外,缺少一點設身處地的理解。

郭先生將華人教會不講公義的原因歸結為丁光訓的「因愛稱義」:

華人教會不講公義的神學,造成了教會內部的是非不分、包容罪惡,也造成了基督徒對社會公義的關注乏力。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國官方教會三自會神學的影響不可估量。三自神學的特點一是丁光訓所謂的「因愛稱義」,只要對他人有愛心,就可以得救;是否相信耶穌是唯一真神、是否相信人人有罪死後且有審判,都擺到其次的位置,丁光訓認為共產黨員雷鋒、焦裕祿死後都可以升天堂。丁光訓非常厭惡舊約中嫉惡如仇、擁有絕對主權、不斷施行審判的上帝,他認為的上帝是無限包容和憐憫、甚至包容罪惡包容異教的神。這種唯愛神學對華人教會界教牧影響很大,不敢講神的審判、懲罰和管教,只講神的慈愛、包容和憐憫,結果造成教會內是非不分、罪惡被掩蓋、隱藏和容納。

這種說法有些不合實際。

首先,丁主教的自由主義神學並未在中國教會形成氣候,包括三自教會。

其次,郭先生似乎沒有從中國教會神學的歷史去看——中國家庭教會的整體氣氛受敬虔主義、奧秘派和靈恩派的影響最大。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追求個體屬靈生命,而對抗教會內的教條化傾向。他們的反智傾向是明顯的,對社會的參與少。每當遇到大的公眾事件,他們就很棘手,這與他們平時缺乏這方面的關注和思考有關。他們的強項是生命的敬虔,中國教會在文革期間能夠保存下來,也是靠著這些人,感謝神,他們為教會保存了火種!今天,我們有些人會很輕易地批評中國教會沒有神學家。這種批評也許是事實,但不夠體諒上帝和那些苦弱中的、用生命活出見證的人們。

在上世紀80年代後中國教會走過的十字架之路,遠志明牧師神州協會的宣傳,經他自己在佈道上作的努力(他的光碟遍布全國,家喻戶曉),促進家庭教會更加朝敬虔派的方向發展。從嚴格神學的意義上說,遠牧師不屬於新教的正統教會,當然也不是異端,但他與中國教會經過文革陶造後的敬虔派的屬靈氣質一脈相承。中國農村家庭教會和部分的城市教會,都唱小敏的歌,聽遠牧師的講道,這已經在至少20年的時間內塑造了中國教會的靈性風格和文化。

受靈恩派影響的家庭教會在福音的廣傳方面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他們面臨的問題也是顯然的:在教會建造方面的缺乏和普遍缺乏社會關懷。從神學的角度去理解,這兩個問題都涉及到群體的問題,也就是我與他人的關係問題。我與他人除了傳福音的關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相處才合乎神的心意?對中國影響最大的蓋恩夫人所倡導的奧秘派基本上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大體上只強調了縱向的關係。而事實上,在二戰以前,整個西方傳統系統神學中,我與他人的關係也沒有在一個形上的層面去討論。

我們作為基督徒差不多都有一個神學傾向,一個人對社會是否關懷是他的神學傾向決定的,我們就不要惡意地批評和強求別人非要這麼做。郭先生認為遠牧師應該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而他沒有,就以個人的事情來攻擊他,這是非常不正義的行為。上帝的正義是與愛聯繫在一起的。薛華在他的著作中通過上世紀30年代北美長老會的分裂總結到:光從人的角度,可以堅持公義;光從人的角度,也可以堅持愛,如果要將公義和愛聯合起來,就只有神可以作到。他的總結非常正確,我們不要只強調愛,或者公義,這都可能將我們仍然放置在人的血氣之中來理解上帝的事情。


(未完待续......)


评论0

    关键词
    分类 +More
    阅读排行
    • 今日中国,有多少变了味的基督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督教发展迅猛,有人估计目前中国的基督徒有一个亿,也有人说是8000万,也有保守估计的,说有3000万,其实不管有多少,数量不是问题,质量才是生命线。......
    • 《圣经》和《古兰经》中的先知

      “先知”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构成的三大一神教系统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通过对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比较,以及对《圣经》、《古兰经》中相对应的先知的介绍,初步探讨了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联系与区别。......
    • 韩国来华膜拜团体新天地教会在沪传播研究:2002-2018

      发源于韩国的膜拜团体“新天地”目前在全球发展迅猛,已遍及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该膜拜团体的各支派自上世纪90年代零星传入我国境内以后,发展成规模的地区分会已超过251个,其中中国大陆的安德烈支派和雅各支派下属省市区县的“新天地”分会总数已超过100个,占到了40%,所控制的人员数量已超过5万,包括各级骨干、所谓圣徒、洗脑班受害群众等。......
    • 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

      以过学界对倪柝声的思想和地方教会有不同角度的研究,但缺少完整系统的梳理,笔者通过比较和分析倪柝声的著述及地方教会的教牧模式,总结并挖掘出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
    • 华人基督徒离教原因分析

      本文收集了65位基督徒发布在ex-Christian.hk网站上的离教见证文本, 并对文本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基督徒离教原因可分为四类:教会等级制森严与纪律严苛;个体自由与选择受限;对旧约中的上帝和基督教教义的疑惑;以及对教会团契人际环境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