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讲座透过保罗书信与路加的记述,选取保罗宣教生涯中的关键事件,用胜任力模型(Competence Model)构建的流程与方法,努力识别、萃取那些与其卓有成效之宣教事工高度正相关的核心因素。......
-
赵紫宸从10年代末便开始思考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及中国社会变迁的关系,20-40年代是他思想的高峰期,呈现出转变的轨迹。虽然他的思想总是在变化,但在变化之中也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东西。我们不能仅仅从处境的变迁来理解他在神学思想上的变化。赵先生除了关心基督教如何关联中国的处境,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追问基督教的独特性是什么,基督教信仰在这个世俗的世代能发出什么样的与众不同的声音。......
-
“流奶与蜜之地”是上帝和以色列人约定中一个重要的关键,上帝对以色列人的看顾和关注,也都是与“流奶与蜜之地”环环相扣。因此土地作为上帝与以色列人之间的媒介,成为了以色列人得到祝福的一种象征。同样“流奶与蜜之地”也代表上帝约定之一,是应许、是盼望,也是对全人类的一种祝福。......
-
笔者立足于中国教会在目前形势底下的处境,也结合过往有限的经验来讨论此项事工,盼望能整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把这项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
“爱你的邻舍”不只是做好事,而是得永生的途径,而且不只是知道(爱你的邻舍这件事),不只是相信,而在于行,就必得永生。我们必须按着耶稣在路10:25-37的教导去思考:谁是你的邻舍?谁是我的邻舍?谁是他的邻舍?
-
从2014年至今,张羽先后13次进入怒江大峡谷,考察其信仰、文化、历史。沿着百年前的传教士之路,行走旷野,钩沉历史,重述现实,形成一部关于信仰、人类学、社会学的复合型档案,该项目仍在继续中。
-
9月25日,信仰與學術特舉行了第57場線上講座,講員謝仁壽分享了“基督論”,他根據尼西亞争議的兩位當事人——亞他那修和亞流的一次文獻,來探讨基督人性是否受造。
本刊由世基华文传媒有限公司创办,为一年四期的季刊,鼓励关于基督宗教跨宗派的观察与思考,栏目设置包括教会处境化与本土化、教牧与宣教、社会关怀、圣经研究、神学争鸣、教会历史、人物研究、教会观察、书评等。欢迎海内外同仁赐稿。
-
后互联网时代,网上的信息鱼目混珠,加之末后时代里异端尤为猖獗,稍有不慎便会落入似是而非的道理当中。为了广大读者能够规避雷区,少走弯路,《福音与当代中国》杂志总第15期现已出刊,继续为广大读者提供关于基督宗教的一些优质研究成果。
-
从2022年3月6日起至2023年,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圣经博物馆( Museum of the Bible)将会举办为期一年的倪柝声生平特展。
2021年3月24日,王学富博士应邀为“信仰与学术”平台做了一场线上讲座,主题为“基督信仰与心理咨询”。王博士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回应了听众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这样一位对婚姻的意义极为看重、处理婚姻问题也要求信徒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轻易说离婚”的女牧师,面对一个现实中非常严肃的问题——基督徒的家暴,却让她总是感到“出离的愤怒”。过去十多年的牧会中,她亲耳听过、亲眼见过、和亲自辅导过的家暴案例不下数十起。
随着政策的相对宽容,圣经也不再被禁止,本应该更加珍惜,渴慕上帝的话语。但却相反,曾经的渴慕渐渐失丧,人与人之间关于信仰的对话也越来越少,反而世俗化越来越严重。这里有家庭问题,那里又缺乏见证,发生经济纠纷,教会没有教会的样子,圣洁的印象渐渐淡化。
读者反馈
-
1.希望能看到针对“主張男性在婚姻、家庭和教會領域的全面權威,互补主义”错误的专业的圣经解读和诠释。
2.“因为这种 道理的盛行,而直接导致 女性的边缘化和被性侵。”个人认为不能直接得出这样的因果关系结论。本人委身于一个强调男性权威的教会,十多年来,本教会没有发生女性被边缘化和被牧者性侵的情况。教会中夫妻家庭暴力一般与男方本人性格因素有关。持互补主义思想的牧者男性对妻子有相应的尊重。本人也未了解到大陆教会普遍的此类情况。如果确有此类情况,希望有媒体能揭露具体事实
-
文章很有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作者对中国教会的理解似乎过于片面和负面,比如妇女被当众羞辱,我在北京的各教会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观察不具有代表性。中国的教会确实被美国的教会带了节奏,在一些方面走歪了,但总体上是真理和光明的教会,也是和平与爱的教会,没有文章所表达出来的黑暗之感,也没有文章所呈现出的那么严重的盲目。
-
《心理学和基督教:四/五个观点》米缸碰不得(http://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related/S_four-five-view-riceur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