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用户您尚未登录,还不赶紧

书评:《为主燃烧,但不要烧成灰烬》

作者 : 史佑名
2022-10-17
分享:

简介

《为主燃烧,但不要烧成灰烬》一书是由袁奇恩所写,并由江苏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出版发行。这本书的篇幅不长,总共只有191页,分为七章。该书主要探讨的是关于教会牧师群体身心耗尽的问题。何谓身心耗尽呢?作者将其定义为与工作相关的持续消极的心态,主要特征就是疲累,感到苦恼,工作效率下降,缺少动力,以及未能在工作中表现出正常的态度和行为。

本书提醒大家,圣经从始至终都积极肯定劳动工作,但由于人类堕落的影响,人会在工作当中受到身心的摧残和耗尽。而且不只是世俗上的工作会令人疲累,参与教会服侍的人士也会经历到身心耗尽的局面。诸如“摩西”,“以利亚”,“耶利米”这样伟大的属灵榜样无一例外都经历过身心耗尽。本书的第一章依次列举了造成身心耗尽的六种重要因素,分别是:(1)灵性枯干(2)缺少休息(3)无法胜任牧职(4)缺少倾述对象(5)与教会同工的冲突(6)文化的冲突。而本章后面的内容是根据这六种因素展开论述的。

本书在第二章就开门见山地提到“属灵实际”(spirituality)的危机,所谓属灵实际指的是“接受圣灵管理的基督徒”,而他们的危机就是经历灵性枯干。这些危机往往表现为“以人为中心,好支使人,成功主义,自我纵容,感情用事,或偏向律法主义,缺少接受圣灵引导的趋势,或变得太过于忙碌而无法与神有亲密的关系,依靠自己的资源和才能过于依靠活水的江河”。在本章的最后也提到了重建属灵生命的指南。

第三章指出,人类的工作是在效法神,因为神自己也在工作,道成肉身的基督也曾参与木匠的工作,另外神的工作也意指神在历史中所施行的作为,其中包括祂向百姓守约施慈爱,施行拯救以及审判。另外基督徒努力工作也可以得到神的奖赏,但牧者会因着工作过量以及缺少休息和没有守安息日,而出现身心的耗尽的情况。所以作者指出,牧者要抽出时间来休息,并通过合理的饮食和娱乐让身体放松,并要进行属灵的操练来培养灵性的安息。

世人常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教会内部也会强调每个人都有神的呼召,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恩赐来服侍神。但牧者如果没有发现自己的恩赐,或没有从事符合自己恩赐/呼召的侍奉,甚至怀疑自己的呼召,那么他们会产生喘不过气来和无法胜任的感觉,从而导致身心的耗尽。作者在第四章指出,只有明白神的呼召,并让呼召成为侍奉的动力,才能使牧者产生喜乐,避免让侍奉成为苦差。反省“我们”是谁,如何蒙神呼召成为神的仆人去侍奉他人并为他人受苦,才能让“我们”在大牧人和牧养的羊群面前站立得稳。

作者在第五章中指出“缺少能够信任或可靠的吐露心声的对象”也是导致身心耗尽的因素。纵观新约圣经,你会发现耶稣和保罗都会在危难和身心受煎熬时刻向倾诉对象吐露心声。但是当代牧者普遍的现象是“缺少朋友”,“没有可以对话的教友”或“没有时间交朋友”。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牧者往往将自我形象定位于“超级领袖”,将牧者的头衔看为一个职位,而不是呼召,这就导致他们难以向他人分享可能会对其声望造成负面影响的事。本章的后半段则论述了怎样寻找倾诉对象,作者指出牧者既要建立与三一神的团契,又要寻找可靠的倾诉对象,建立属灵的亲密关系。信仰是群体性的,而不仅仅是个人性的,导致教会牧者远离神的错误之一就是,“无处不在的个人主义摧毁了教会”。

在第六章中作者指出,牧者会因处理教会内部的冲突而感到身心耗尽。牧者会对他所侍奉的教会或事工注入大量的感情和精力,但也有可能会因着侍奉而面对冲突和受到伤害。作者指出,保罗也在《哥林多后书》列举了26项他在侍奉中因面对冲突而遭遇的苦难,这些苦难足以令他在精神上感到疲累,并缺少任何价值感。而这些冲突,往往涉及到教派的教导(26%),各方面的要求(12%),家人和孩子的需要(11%),会友(9%),主任牧师(8%)和教会职员。作者提醒读者,牧者可能不会表现出身心耗尽的症状,但隐藏的情绪方面的精疲力竭会导致牧者事工的失败。作者随后又指出了面对冲突时的五种不同的反应,以及牧者要如何正确地处理冲突。作者在本章的结尾告诉读者,冲突是神塑造祂的儿女成为基督工人的工具。牧者也必须向神的儿女、侍奉团队的每个成员解释清楚属灵争战(真正并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冲突)的个人本质,并装备他们拥有得胜的技能。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提出自人类堕落以后,圣洁的文化和不圣洁、属世的文化就并存于世界之中,基督徒因着信靠基督已经归属于基督新文化的领域之中,但他们仍会受旧领域文化的影响,这两种文化之争会持续一生。应对文化冲突的关键是了解自身的圣经文化和所处地区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对着手的事工和所处地域加以分析,才能妥善的应对文化冲突。

收获与回应

笔者初识本书时,就被书名所吸引,感觉很新颖,内容也在应对当代教会的需要,这本书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教会里往往会提倡,牧者/侍奉者/信徒要像《愿为主燃烧》一曲所唱的“若我的生命像一枝蜡烛,主求祢让我愿为祢燃烧”那般为主燃烧,发光。但教会往往忽略了,人也会面临烛火将残,油尽灯枯的局面。教会往往会“美化侍奉”,仿佛人间没有疾苦,侍奉全是甘甜喜乐,有充盈的恩膏,没有耗尽,没有创伤,或是选择性地遗忘这样的现象。但要知道教会的牧者和信徒无一例外,都会面对身心耗尽的局面,如果当事人不加以重视,会给信仰和人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本书提醒大家“神看重人的身体和心灵的健康”,神会借着各种方式来医治复原受伤的“信徒”。本书绝不是在贩卖心灵鸡汤,或提供一些偏离圣经的“毒药”,而是一副整合了圣经真理,以及各种实用方法的良药。本书没有提供一套模版,让读者复刻,反而是提供了一些属灵的原则和建议,让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另外,笔者要指出这本书的美中不足之处就是篇幅太短,短到几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可是本书所涉及到的问题太大,大到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来处理。因着这本书的篇幅,本书所论及的内容都是浅尝辄止,而没有深入的处理所涉及到的内容。另外,如果本书能够加上从基督教的角度处理《身体从未忘记》一书所涉及到的“心灵创伤与身体上的回应”就会锦上添花了。总而言之,笔者强烈推荐大家阅读此书,也要运用此书提出的原则来处理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身心耗尽”局面。


评论0

    关键词
    分类 +More
    阅读排行
    • 今日中国,有多少变了味的基督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督教发展迅猛,有人估计目前中国的基督徒有一个亿,也有人说是8000万,也有保守估计的,说有3000万,其实不管有多少,数量不是问题,质量才是生命线。......
    • 《圣经》和《古兰经》中的先知

      “先知”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构成的三大一神教系统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通过对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比较,以及对《圣经》、《古兰经》中相对应的先知的介绍,初步探讨了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联系与区别。......
    • 韩国来华膜拜团体新天地教会在沪传播研究:2002-2018

      发源于韩国的膜拜团体“新天地”目前在全球发展迅猛,已遍及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该膜拜团体的各支派自上世纪90年代零星传入我国境内以后,发展成规模的地区分会已超过251个,其中中国大陆的安德烈支派和雅各支派下属省市区县的“新天地”分会总数已超过100个,占到了40%,所控制的人员数量已超过5万,包括各级骨干、所谓圣徒、洗脑班受害群众等。......
    • 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

      以过学界对倪柝声的思想和地方教会有不同角度的研究,但缺少完整系统的梳理,笔者通过比较和分析倪柝声的著述及地方教会的教牧模式,总结并挖掘出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
    • 华人基督徒离教原因分析

      本文收集了65位基督徒发布在ex-Christian.hk网站上的离教见证文本, 并对文本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基督徒离教原因可分为四类:教会等级制森严与纪律严苛;个体自由与选择受限;对旧约中的上帝和基督教教义的疑惑;以及对教会团契人际环境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