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是摩西五经中的第四卷书,但较之摩西五经中的其它四卷经典,《民数记》因其所记载上帝选民的失败经历,以及人员名单、律法条文等枯燥的内容,致使《民数记》成为了读经和圣经研究常被忽略,或寥寥带过的重灾区。但《民数记》的内容却是五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民数记》的内容作为桥接,任何一个研读五经的人都无法理解《出埃及记》与《申命记》之间的联系。并且《民数记》所记载旷野飘流的民族经历,也成为了以色列人重要的神学符号与灵命信息。因此,《民数记》的旷野神学,对整体性的理解五经,以及以色列民的灵命进程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着这个目的,笔者愿从历史意义、灵命信息与教会应用等方面浅析《民数记》中旷野神学的意义及应用。
中文《民数记》的书名采取了西方教会从七十士译本延续下来的翻译,以两次数点人数作为这卷书的核心内容,将该书卷定名为《民数记》。但希伯来圣经,却使用传统的五经译名,使用该书卷的第一句话中第五个希伯来单词“在旷野”为该书定名。[1]“在旷野”一词从该书的一开始就将读者带入了特定的历史时期中,该时期内以色列一直生活在旷野、迁徙在旷野、受教在旷野;那么旷野经历对以色列来说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民数记》以旷野中两代以色列人的更迭作为背景,展现了以色列人从西奈立约后,神人双方对神圣盟约的履行情况。以履行圣约为视角,《民数记》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1、在西奈旷野(民1-10:10)2、从西奈起行到38年旷野飘流结束(民10:11-21:35)3、摩押平原预备进迦南(民22-36章)。[2]这三个部分使整个《民数记》呈现出一个V字型的叙事逻辑。西奈山停留的一年是以色列人的信仰高峰,他们确定了与神的神圣关系,坚立了神给予圣祖的应许,并且形成了以神为中心的礼仪生活。
但这种属灵高峰在他们离开西奈后便立刻受到挑战,旅途的艰难,敌人的强大,对神的不信等等实际的挑战,使他们快快的忘记了自己与神严肃签订的圣约转向抱怨与背约,直到新一代的以色列人成长起来。就履行圣约的要求而言,以色列人无疑是失败。若细细对比《民数记》与《出埃及记》中以色列人的表现,这些劣迹斑斑的毁约行为是以色列一直以来的本象,以色列在西奈的属灵高峰并没有使他们产生丝毫的进步。图表1的对比可以清晰的显示以色列人原地踏步的生命状态:
出埃及记 |
民数记 |
||
往西奈的三天路程 |
出15:22 |
从西奈起行的三日路程 |
民10:33 |
抱怨没有水喝 |
出15:22-26 |
没有说明细节的抱怨 |
民11:1-3 |
吗哪和鹌鹑 |
出16 |
吗哪和鹌鹑 |
民11:4-15、31-35 |
磐石出水 |
出17:1-7 |
磐石出水 |
民20:1-13 |
图表1
以色列人的表现没有明显的区别,但神对他们的态度却与出埃及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民数记》向我们展示了神一次又一次严肃的刑罚背约者。新约的读者往往很难接受《民数记》中如此的烈怒与狠心的神的形象;神竟然让整整一代人的生命消耗在旷野之中;这与出埃及时那位怜悯、看顾、带领的神似乎无法联系起来。但《民数记》却以神态度的转变,体现了神在严肃的履行圣约。神的任何一次刑罚都是按照圣约来执行,刑罚的同时神也按照圣约继续不断地带领以色列并与他们同在。因此,旷野是圣约实践的域场,旷野的经历显明了人的背约与耶和华的信实。
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苦炼他们、试验他们,是让以色列人做无辜的试验品,以此来满足神自己的需求,证明自己是一位圣洁、忌邪残酷的宗主吗?答案是否定的!旷野中发生的事,从来都不是神的计划和目的;神的计划和目的是实现给圣祖们的应许,使以色列人得地为业终久享福。这说明旷野的悲壮蕴涵着神的救赎。[3]旷野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都是神在教育以色列人,使他们成为真正配得上圣祖应许的圣约之民。神是怎样教育以色列人的呢?答案就在38年间两代人的更迭。第一代出埃及的百姓,虽然在神的救赎下恢复了自由身,心性依然是奴隶的状态,喜欢安逸,惧怕改变,胆怯且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奴性的状态,在12个探子窥探迦南的事件中(民14章)体现的淋漓尽致。
12个探子在窥探迦南地归来后,都同意神要赐予的土地是极好的土地。但10个人却开始对比原住民与他们之间的差距,并得出结论即便有神的帮助,他们也无法战胜迦南地的原住民。百姓在听到这样的信息后,更是极力的扩大和渲染征服迦南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甚至开始质疑、抱怨神将他们从埃及拯救出来,是让他们来到这里送死。以至于整个以色列民开始打退堂鼓,想要回到埃及重新成为自认为安逸的苦命奴隶。探子事件的结果就是神流放了这一代奴性深植于骨髓的怯懦者。这些宁愿相信谎言也不愿相信神应许的人,以他们的失败和在旷野中的消亡,成为了神教育下一代以色列人最真实、最刻骨的教材。正如威尔斯比所说:
“以色列重复犯了三个相同的错误,致令他们陷入无尽的烦恼:(1)他们眷恋和荣耀埃及(2)他们左顾右盼,抱怨身处的境况(3)他们埋首自我,夸大了自己的欲望。他们需要做的是仰望全能的神,信靠神带领众人经过难关。如果我们只是企划课程与撰写教科书而非实践,便永不能学到应该学习的功课,我们必须把全部交托给耶和华。[4]”
与第一代以色列人相比,《民数记》中第二代以色列人的反应堪称神迹。今日的新约读者看到第一代人的结局都难免对神有所腹诽。但第二代以色列人在真实的经历了其父辈的消亡后,不但没有仿效其父辈离弃神,反而以坚定不移的信心,深信神的应许必然要应验。民27章记载了玛拿西支派成员求问神的一件琐事,玛拿西支派有一个人叫西罗非哈,没有儿子只有5个女儿,他后来在旷野去世了。他的女儿们为将来得地为业后,自己父亲的名字不被抹去,便求问神使她们继承自己父亲应得的产业。这个事件到36章再次出现,这次是玛拿西支派为防止西罗非哈的女儿嫁人后,使支派的地业归入其他支派,便求问神该怎样对待西罗非哈女儿们的婚姻问题。
《民数记》以两章经文来记载这件琐事,一方面是体现了神对逝去者的纪念以及对男女的一视同仁;更重要的一方面则在于显示新一代以色列人的信心。他们的父辈看见了迦南地,却因不信不得进入;第二代人没有看见那地,却深信那地必归于他们,并为将来之事求问神,这显明神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38年的旷野飘流,遥远路程中每个家庭逝去的至亲,使第二代人坚信,家人、领袖都会逝去,但神却永远与他们同在。[5]
《民数记》中38年的旷野飘流是以色列人非常重要的灵命历程。旧约充斥着对《民数记》的评述、反思,诗人们对百姓的警戒,先知们呼吁百姓悔改,常以旷野神学作为参照。因此,旷野神学本身所蕴含的灵命信息值得去深入探讨:
对以色列人来说,智慧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可以没有家道丰富,但一个人不能没有智慧。因此,以色列人形成了独特的智慧传统。智慧传统认为人得智慧的唯一源头是认识神,并且毫无保留的相信依靠神。因此,智慧传统特别强调人对神的信靠。就如诗95篇的作者教导百姓依靠神时,用这样的诗句回顾以色列的旷野旅程:
来啊,我们要屈身敬拜,在造我们的耶和华面前跪下。
因为他是我们的 神,我们是他草场的羊,是他手下的民。
惟愿你们今天听他的话。你们不可硬着心,
像当日在米利巴,就是在旷野的玛撒。
那时,你们的祖宗试我探我,并且观看我的作为。
四十年之久,我厌烦那世代,
说:“这是心里迷糊的百姓,竟不晓得我的作为。”
所以我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诗95:6-11)
从智慧传统的视角来看38年的旷野之路,旷野的经历是人面对神的律法、圣约,以信或不信的态度,做出智慧与愚昧的两条道路的抉择。这提醒以色列人,也提醒我们,旷野神学和智慧传统的灵命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指教信主的子民要很好地生活,活出神子民的样式来。[6]
旷野神学以两代人鲜活的灵命历程,向历代的读者发出了信靠神、得真智慧的邀请。神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新一代的以色列人,坚定的信靠祂,选择真正智慧的道路。因此,旷野神学所属的律法传统,是智慧传统的神圣根源。世界上有多种不同的智慧观,但以色列人的智慧是以律法所界定的神人关系为基础的。只有认识律法所启示的神,才能成为神眼中有智慧的人。
以色列人非常喜爱用神的慈爱永远长存称赞神。但问题是神在旷野中对一代人严厉的管教能否与这句称赞相称呢?诗136篇的作者认为即使在旷野中神严厉的管教了一代人,使他们倒毙在旷野中,神的慈爱依然永远长存。诗人这样写道:“称谢那引导自己的民行走旷野的,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诗136:16)”神管教、神刑罚,但是神从未停止对以色列人的引导,这是旷野中神的慈爱永远长存的证明。若我们以图表的形式罗列《民数记》中以色列人每一次受管教时神的反应,我们会得出和诗136篇作者一样的答案。如图表2所示:
事 件 |
刑 罚 |
希 望 |
鹌鹑事件,抱怨吗哪的寡淡。(11章) |
击杀贪欲者。 |
继续供应吗哪作为食粮。 |
米利暗与亚伦质疑摩西。(12章) |
米利暗的大麻风。 |
医治米利暗,为摩西证明。 |
窥探、恶信与反叛。(13-14章) |
击杀10探子,旷野飘流。 |
约书亚、迦勒、下一代必进迦南。 |
可拉、大坍、亚比兰反叛。(16-17章) |
反叛者被神除灭。 |
再次确定祭司与领袖的职分。 |
摩西二次击打磐石出水。(20章) |
摩西因过失不能进入迦南地。 |
再次确定下一代人必进迦南。 |
铜蛇事件。(21章) |
火蛇入营,死伤惨重。 |
制作铜蛇,仰望者必得医治。 |
百姓受诱与摩押女子行淫。(25章) |
瘟疫击杀24000人。 |
非尼哈忌邪之心为民除罪。 |
图表2
图表2充分的显明刑罚不是神的目的,而是神的手段;神希望人在受到刑罚后能够回转归向祂,并按照祂所指示以色列人的方向,得到要赐给他们的美福。神在刑罚之后留下的安慰让以色列人意识到,即是遭到严厉的刑罚,人也不该对神失去信靠与盼望。虽然他们现在失败了,但终有一日以色列人会达到神所赐予的迦南地。[7]诗136篇的作者正是抓住了旷野神学中刑罚与希望的灵命信息,称赞神是那引导自己的民行走旷野的,因祂的慈爱永远长存!
《民数记》灵命信息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部分,莫过于第二代以色列人抵达摩押平原后所发生的巴兰事件。《民数记》用了22-24章整整三章经文对巴兰事件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巴兰事件的起因是摩押王巴勒看到以色列人连续击败了迦南的亚拉得王、亚摩利王西宏、巴珊王噩三王(民21章)。又看到以色列人安营驻扎在摩押平原东边,于是巴勒心生寒意,惧怕以色列侵占摩押,且自知不能力胜以色列人,便花重金请异教先知巴兰出山咒诅以色列人,使他们失去神的赐福。巴兰不能胜过重金的诱惑,便随巴勒来到摩押平原的,为巴勒咒诅以色列人。但超出二人预期的是,他们非但不能咒诅以色列,使神的赐福与同在离开以色列;反而神四次改变巴兰的言语,藉着这名贪财的异教先知之口,向异邦君王申明神对以色列永恒的计划。巴兰的四次神谕分别是:
1.“谁能数点雅各的尘土?谁能计算以色列的四分之一?我愿如义人之死而死,我愿如义人之终而终。”(民23:10);
2.“耶和华他的神和他同在,有欢呼王的声音在他们中间。神领他们出埃及,他们似乎有野牛之力。断没有法术可以害雅各;也没有占卜可以害以色列。”(民23:21-23);
3、“神领他出埃及,他似乎有野牛之力。他要吞吃敌国,折断他们的骨头,用箭射透他们。
他蹲如公狮,卧如母狮,谁敢惹他?凡给你祝福的,愿他蒙福;凡咒诅你的,愿他受咒诅。”(民24:8-9)
4、“我看他却不在现时,我望他却不在近日。有星要出于雅各,有杖要兴于以色列,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毁坏扰乱之子。”(民24:17)
巴兰越想咒诅以色列人,神就藉着他的口越发的赐福以色列人。巴兰的神谕既有回顾性的信息,回顾神给圣祖的应许[8]。也有前瞻性的应许,甚至遥指强大王国的建立,以及弥赛亚的到来[9]。神迫使巴兰说出祝福的话来,这表明神的力量与永恒的计划是确凿无误的[10]。从《民数记》的整体表现看,以色列常受管教的现状实在配不起神在巴兰神谕中对他们的称赞。但神看以色列从不是按照他们当下的状态,而是从自己永恒救赎计划的视角看待他们。神是拯救人的神,当人偏离正路时,祂会按照永恒的救赎计划管教纠正子民们的过犯,使他们再次回到神的计划之中。这是旷野神学中极其宝贵的灵命信息,神虽然像严厉的父亲管教犯错的儿女,但当有人来伤害祂的儿女时,神便会伸出祂大能的膀臂为祂的儿女实行拯救。
旷野神学与新约有必然的联系吗?旷野神学在新约更美的启示下,能否为基督徒提供常新的灵性指引呢?以上的问题促使我们思考旷野神学与今日教会的关系及应用:
旷野神学与新约最直接的关联,是耶稣基督多次以自己的行动或教导显示自己与旷野神学的关系。第一处关联是耶稣基督旷野禁食40天并受魔鬼的试探。马太福音将耶稣的形象描写为第二位摩西,且超越摩西。[11]如果我们不了解旷野神学与耶稣受试探之间的对比关系,就难以完全理解耶稣受试探的真正含义。耶稣所受三方面的试探,并非是魔鬼针对耶稣搞出的什么新花样;而是用旧日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的失败,来试探耶稣是否能胜过这些相同的诱惑。我们以图表的方式将以色列的失败与耶稣基督的三次试探做对比,便可清晰地看到旷野神学与耶稣受试探之间的联系:
旷野的失败 |
耶稣的得胜 |
以色列人对食物的埋怨(民12、20章) |
变石为饼试探耶稣能否胜过物欲。(太4:3-4) |
以色列人对神选定领袖的质疑(民12、16章) |
跳下圣殿试探耶稣弥赛亚的身份。(太4:5-7) |
以色列人对神计划的不信,走回头路。(民13-15章) |
拜鬼换取世界试探耶稣能否完全信靠神。(太4:8-10) |
图表3
旧时以色列人面对这三方面的试探,不止一次的失败,无法在旷野保持对神完全的信靠,甚至摩西都在试探中软弱,以至于无法进入迦南地。但新摩西——耶稣,代表着新人类成功抵挡了这些难当的试诱。因此,耶稣对神的信心从各方面都与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恰成强烈对比;[12]展现出了耶稣对神毫无保留的信靠。今日教会的信徒分享耶稣的新生命,便在这伟大的得胜中有份。耶稣与旷野神学第二处的关联是他将自己的十字架与铜蛇联系在一起:“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约3:14-15)耶稣称铜蛇是自己要带来的救恩的预表。旧时那些望向铜蛇的人尚能死而复生,那么当我们信靠耶稣基督,接受他做我们的救主,仰望那为我们钉在十架上的除罪羔羊,就必获得永生。[13]
耶稣与旷野神学第三处的关联是他将自己与旷野中神所赐予的吗哪联系在一起。耶稣说:“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约6:49、51)耶稣和吗哪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呢?首先,两者都是从天赐下。其次,两者都给寻求者以生命的供应。但不同的是,吗哪提供的仅仅只是物质的生命供应,而耶稣供应给人的却是永生![14]以上方面的关联使我们不得不想起耶稣对旧约的评价:“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5:17)
除过耶稣多次引证旷野神学外,新约书信的作者们也多次的参照和借鉴旷野神学,来教导初代教会的弟兄姐妹,呼吁他们不要犯旷野那代人的错。[15]新约书信中对旷野神学最长的引用来自于使徒保罗,当保罗面对问题多多的哥林多教会,保罗提醒哥林多人: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晓得,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都从海中经过,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并且都吃了一样的灵食,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但他们中间,多半是 神不喜欢的人,所以在旷野倒毙。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叫我们不要贪恋恶事,像他们那样贪恋的;也不要拜偶像,像他们有人拜的。如经上所记:“百姓坐下吃喝,起来玩耍。”我们也不要行奸淫,像他们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毙了二万三千人;也不要试探主,像他们有人试探的,就被蛇所灭;你们也不要发怨言,像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10:1-11)
希伯来书的匿名作者在规劝信心软弱的犹太基督徒时,也同样引用旷野神学说:
“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 神离弃了。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经上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像惹他发怒的日子一样。”那时听见他话、惹他发怒的是谁呢?岂不是跟着摩西从埃及出来的众人吗?神四十年之久又厌烦谁呢?岂不是那些犯罪、尸首倒在旷野的人吗?又向谁起誓,不容他们进入他的安息呢?岂不是向那些不信从的人吗?这样看来,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了。”(来3:12-19)
犹大书的作者提醒初期教会防备假教师、假先知混乱教会时,也引证了旷野神学:
“从前主救了他的百姓出埃及地,后来就把那些不信的灭绝了。这一切的事你们虽然都知道,我却仍要提醒你们......他们有祸了!因为走了该隐的道路,又为利往巴兰的错谬里直奔,并在可拉的背叛中灭亡了。”(犹1:5、11)
透过以上经文的参照,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旷野神学在使徒们心中的地位,《民数记》对初期教会的使徒们来说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教牧学教材。作为初期教会的领袖,使徒们通过对比《民数记》与初代教会出现的问题,发现旷野神学中蕴涵着治理教会的宝贵信息。初代教会遇到的信徒犯罪、结党夺权、背道叛教等等问题,在《民数记》中都已经出现过,神亲自的处理了这些问题,并留下了丰富的事例与教导。这使得旷野神学可以为教会的管理者提供常新的指引与帮助。
旷野神学也为今日的教会提供着极为实用的牧养指导。牧养教会的牧者,最常处理的牧养问题就是信徒的软弱。软弱正是旷野神学的核心问题,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种种反应将人性的软弱从各方面充分的揭露出来。因此,当我们在《民数记》中探究如何牧养指导正在经历软弱的信徒,这卷书可以带给我们非常实用的牧养指导。首先,《民数记》使我们看到人的软弱有以下方面的特征:1、人需要基本的保障;2、人需要被爱;3人需要自由;4、人需要洁净;5、人需要稳定;以色列人的软弱以及对神的抱怨,基本上都是从这个五方面的需要出发的。[16]
其次,《民数记》使我们看到神重视人的需要,神理解人的需要,人类不论在什么环境里,其理想生命不可或缺的条件,都包括了以上的需求。[17]第三,《民数记》使我们看到神供应人的需求,但不满足人的贪欲。我们可以合理地向神提出我们的需求,但不能因需要在第一时间不被满足便对神产生怨言,甚至失去对神的信靠。按照以上的牧养原则,面对一个软弱的信徒,我们要先了解他软弱的原因,帮助他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也要让他明白神在乎他的需要和感受;最后使他再次面向神,对神产生信心,将自己的需求交托给神。按照旷野神学实用的牧养原则,旷野神学的信息能够为今天的教会提供常新的灵性指引。
通过本文的梳理,《民数记》实在是被人忽视的真理宝库。其中旷野神学的信息,对五经本身的完整性,对旧约时代和新约时代神子民的灵命进程,以及如何理解耶稣基督的救恩都有着难以衡量的价值。今日的教会讲台对《民数记》的宣讲实在太过贫乏,惟愿这篇文章能够使读者对《民数记》产生兴趣,能够在《民数记》的真理宝库中,找到神隐藏在其中的伟大珍宝。
脚注
[1] (美)特伦佩尔.朗文(Tremper Longman Ⅲ),雷蒙德.B.狄拉德(Raymond.B.Dillard)著;石松,肖军霞,于洋译:《旧约导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84页。
[2] 陈俊伟著:《旧约:神学与信息》,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6年11月初版,第16页。
[3] 赵敦华著:《圣经历史哲学(上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第一版,第186页。
[4] (美)威尔斯比(Warren W . Wiersbe)著,姚静勤译:《忠心善仆——民数记注释》,香港:福音证主协会,2005年9月初版,第147页。
[5] (新加坡)黄彼得著:《神子民的操练》,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8年5月初版,第83页。
[6] 黎新农著:《旧约神学纲要》,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2018年初版,第235页。
[7] 杨詠嫦著:《上帝的家书——从创世到启示的二十堂课》,香港:突破出版社,2014年1月初版,第78页。
[8] (美)T.D.亚历山大(T.D.Alexander)著,刘 平、周 永译:《摩西五经导论:从伊甸园到应许之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第243页。
[9] 杨詠嫦著:《上帝的家书——从创世到启示的二十堂课》,第80页。
[10] (美)郝思(Pual R.House)著,傅湘雯译:《郝思旧约神学》,美国:美国麦种传道会,2014年10月初版,第241页
[11](英)温汉(Gordon Wenham)著,尹妙珍译:《旧约文学与神学:五经》,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8年10月初版, 第193页。
[12] (美)T.D.亚历山大(T.D.Alexander)著:《摩西五经导论:从伊甸园到应许之地》,第245页。
[13] 同上,第245页。
[14] 同上,第245页。
[15] (英)温汉(Gordon Wenham)著:《旧约文学与神学:五经》,第193页。
[16] (英)布瑞蒙(Raymond Brown)著,李永明译:《圣经信息系列——民数记》,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12年4月初版,第23-28页。
[17] 同上,第23页。
参考书目
(英)布瑞蒙(Raymond Brown)著。李永明译。《圣经信息系列——民数记》。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12年4月初版。
(美)郝思(Pual R.House)著。傅湘雯译。《郝思旧约神学》。美国:美国麦种传道会。2014年10月初版。
(美)特伦佩尔.朗文(Tremper Longman Ⅲ)。雷蒙德.B.狄拉德(Raymond.B.Dillard)著。 石松。肖军霞。于洋译。《旧约导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
(美)T.D.亚历山大(T.D.Alexander)著。刘 平。周 永译。《摩西五经导论:从伊甸园到应许之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
(英)温汉(Gordon Wenham)著。尹妙珍译。《旧约文学与神学:五经》。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8年10月初版。
(美)威尔斯比(Warren W . Wiersbe)著。姚静勤译。《忠心善仆——民数记注释》。香港:福音证主协会。2005年9月初版。
(新加坡)黄彼得著。《神子民的操练》。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8年5月初版。
陈俊伟著。《旧约:神学与信息》。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6年11月初版。
黎新农著。《旧约神学纲要》。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2018年初版。
杨詠嫦著。《上帝的家书——从创世到启示的二十堂课》。香港:突破出版社。2014年1月初版。
赵敦华著。《圣经历史哲学(上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