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用户您尚未登录,还不赶紧

关于门徒训练的混淆

作者 : 陈荣超
2021-08-13
分享:

翻译:佑名    校订:陈晶

摘要:本文取自崇基神学院的教牧学课程“转化的门徒训练:以生命为导向的门徒造就”的研讨内容。门徒训练已然成为一种丧失其意义的常见词汇,尤其是在牧养事工的两个领域中。教会通常会对门徒训练为何物而感到混淆!门徒训练必然会带来领导力吗?门徒训练和福音布道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吗?这缺憾的部分原因可能与未详细探究的福音信息以及福音布道和门徒训练的相分离有关。

引言

是的,教会对门徒训练是感到混淆的。

在每次大会、教会退修会和研讨会中,门徒训练总是热门话题。如果这并非是主要的主题的话,那么至少也是个标志性的字词。但是,作为流行的主题,门徒训练到底是什么却有种类繁多的解释。门徒训练很流行,但并没有明确的含义。所提出来的项目繁多,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在市面上以门徒训练为主题的材料,多到汗牛充栋。但大多数的材料只是从一个项目复制到另一个项目中,正好像流行的电视节目一样,每个广播电视台都会互相效仿。出版社其实对利润空间更感兴趣,而不是对这些材料是否会对教会的健康产生影响而感兴趣。

迈克·威尔金斯(Michael Wilkins)的《跟随主人:门徒训练的圣经神学》(Following the Master)是少数几本针对教会之中门徒训练的现状,而提出质疑的书之一。这本书是值得阅读并学习的。关于门徒训练的混淆,威尔金斯说到: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门徒训练的研究如同滚滚洪流般淹没了教会,但人们现在也许比任何时候更加的混淆。这个原因是什么?因为,在理解耶稣所行以及作主门徒中我们应当做什么,并没有达成共识。[1]

他对当前对门徒训练的理解表示质疑,并发现他们缺少对圣经和神学的探究。之后,他概述了各种名牧/教师的主流模式。[2]但这只是一个详述关于理解门徒训练的多样性的一个例子。

我想附上威尔斯金所说的话并要谈谈与门徒训练有关的两个混淆:门徒训练与领导力的混淆;门徒训练与福音布道的混淆。

门徒训练与领导力的混淆

让我先着手于第一个混淆。

门徒训练和领导力一样吗?如果你要拿出来最近关于门徒训练的书,会发现这些书很可能是变相的关于领导力的书。这书的封面也许是关于门徒训练的,但其内容更多的是关于培养领导力的。他们大多数像主日学课程、小组课程或者简单的培训那样呈现出来,为的却是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教会领袖。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讲:不是说领导力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不应当将领导力与门徒训练混为一谈。

领导力是很有吸引力的。领导力意味着自信和成功。无论是当地的基督教青年会或是青少年团契,领导力都是热销的。教会需要自信的人来领导。同工会需要自信的人来侍奉。一个成功的基督徒标志就是领导力的特质和表现。让我来引用几个最近复述的来举例:

1.像耶稣一样领导:效法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导模范

2.领袖的呼召:从使徒保罗的生平学习26堂领导力课程

3.做领袖:真正基督徒领导力的本质就是简单榜样

自1980年以来,领导力的模式在门徒训练的领域中取代了属灵的模式。正像我们所说的,领导力是清晰可见的也是更容易形象化的。我们知道领袖是怎样的。如果我们想要拥有一个成功的门徒训练模式,那么我们会倾向于将培养领导力当做我们的运作模式。因此,门徒训练是名义上的内容,而领导力才是实质内容。

教会和宗派领袖并没有着眼于圣经的内容,而是向企业界寻求领导力的培训。此处有诸如CEO,CFO,MBA的培训资料。来自这些领域的专家(基督徒)通常在教会的会议上和培训研讨会上发言讲论。借着插入圣经的经节和神学性的论调,我们就以门徒训练的名义提出了培养领导力的资料。

由于领导力探讨的是关于目标的实现,阶段性目标以及层级成就的内容,所以我们就很快的造就了一群更为高端的基督徒。这并不是说教会想要对他们的正式成员进行排名,但是我们会自然且在所难免的将教会成员分为圈内人和圈外人,而前者是门训团体。但长久以来没有人想要作出区分。正如我在开始所说的,这并不是门徒训练领域的一种进步,反而更多的是一种混淆。而且更多的混淆就会接踵而至,因为不久之后,我们就注意到教会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好转。那么什么是问题所在呢?我们是否应当使用手头上的资料,来进行更多的培训呢?更多的培训又意味着是什么?我们是否了解到核心的问题呢?

在我继续之前,就让我们暂停下来思考一下由富勒神学院的吉布斯(Eddie Gibbs)所提出的问题。吉布斯(Eddie Gibbs)在《只是挂名的:处理挂名的基督教徒的问题》[3]一书中说到,透过80/20的指数就能证明教会中挂名的现象。根据洛桑委员会[4]的报告显示,全球各地的教会表明,只有20%的人来支撑80%的教会事工。

让我们通过应用洛桑的统计来举例说明。当一个教会在主日有1000人,洛桑报告80/20的指数将预计有200人在团体中担任领导的地位。对于普通的牧者而言,拥有二百名领袖是一件非常成功的故事。他将会成为教会巡回会议中极受追捧的讲员。他的教会将要开发培训材料。成百上千的牧者将聚集到他的教会去学习教会增长学。

然而,洛桑指数将要表明,在此有800人将被称之为“只是挂名的”!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回到我关于门徒训练和领导力之混淆的观点上,我将这种现象归因于两者之间缺少区分。虽然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领导力上,但对于门徒训练的实际工作是缺失的。

我们应当重寻并再思要给门徒训练留下她自己的空间。但考虑到耶稣在《马太福音》二十八19中最后所说的话。重点是在门徒的造就上。但是,当人们很喜爱成功的故事时,成为领袖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口号。当人们进入到领袖的角色中,他们就会感到被赋予了权能。当我们在处理领导力而不是门徒训练时,我们就会感到更加得心应手。

合乎圣经的门训含义是与牺牲、自我省察和付上代价紧密相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想的如此严肃。我们想要被人纪念并成为名人。潘霍华的《做门徒的代价》[5]是为圣徒和委身之人所写的。门徒训练可能是一个如此令人不舒服的概念。我们通常会用“激进”来形容它。但领导力会是一个更容易的替代品。虽然这更容易,但我们对门徒训练并没有清楚的理解。

门徒训练与福音布道的混淆

第二个混淆是关于门徒训练与福音布道的。现代福音派运动始于1950年代的葛培理(Billy Graham)。我们今日所经历到的是当年那些布道会、奋兴会和宣教事工高峰下残存的影响。他们非常强调救赎,天堂和地狱,不叫一人沉沦(zero soul perishing),20/40窗口宣教策略等。

共同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为着基督而作决志。关于有多少得救灵魂的报告,就像在基督教杂志甚至是当地报纸头条中得到美化的体育得分卡一样。

教会在这50年的时间里,确实享受到了她的好日子。但在第二千禧年之交,似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统计资料、图表显示出了明显的衰落趋势。[6]除了人数下降以外,属灵的氛围也在明显的下降。教会中的属灵风气处于历史最低点。

这些衰落的模式似乎看起来是一种矛盾,尤其是对美国的教会而言。但在同一时期,福音布道的方法、工具和资金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在此,对福音布道也投入了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人类学的研究。然而,衰落的趋势和80/20指数都令人难以忘却。

我认为这种衰落是由于对门徒训练和福音布道的误解而产生的。我对此给出了两个总结。

未经审视的福音信息

我们所传讲的福音信息是否正确?每年的奋兴会、福音布道的事工、个人性传福音的训练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然而,在此并没有努力地去仔细查看所传的福音信息是否合乎圣经并与听众相关。

福音的信息有哪些?我可以数出在教堂里,在福音大会上或个人对话中最常用的四种。我对牧师和学生做了一个非正式的调查。总是有这四种信息。

福音布道的信息或诸信息有哪些类型?我可以列出四类来,这是在教会、福音布道的聚会或个人性会谈中最常使用的。我对牧者和学生们做了一个非正式的调查。在此总共有这四类的信息。

1.对永生的渴望。一个著名的“开场白”就是如果你今晚死了,你知道你往何处去吗?这是一个对天堂与地狱做选择的问题。尽管受到批评,但这种训练仍受欢迎。这是在福音派中是最受欢迎的。

2.对罪与忏悔的渴望。这种信息敲击着人们带有罪疚感的良心。在一个道德价值在社会中仍有话语权的时代,对内疚的良心发出呼吁,会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将道德价值相对化的世界观中,内疚的良心很容易被其他理论所解释,我们正在失去控制权。这在保守的福音派或基要派中最受欢迎。

3.对财富和健康的渴望。“贫穷和疾病是灵性萎靡的标志,因为神希望我们富足,健康并在世界的尽我们所能的得胜”[7]我们从灵恩性的福音派或纯正的灵恩派讲员那里听到这样的陈述。由于健康和财富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主导议题,人们往往对这些信息趋之若鹜。

4.以目标为导向的福音。这个信息在美国婴儿潮的那一代人当中受到了追捧(是指1946年至1964年之间出生的人)。在脱离了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之后,婴儿潮的那一代人最终迷失了方向。在他们的中产阶级地位中,在他们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友谊等方面寻找目标,是另一个不错的“旅途”。教会在混乱的世界中给了他们秩序。

永生,无罪疚的生命,富足/健康的生活和有目的的生活成为四个基本的福音布道的驱动信息。我不是在怀疑可能还有第五种和第六种信息,但在今日这四种是大多被使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被这四种信息或多或少的,培育起来的。因此,在他们没有被质疑有效性和适切性之前我们就已经接受了他们。

然而,更进一步的研究将产生两个进一步的问题。它们是正确的福音布道的信息吗?它们与文化和圣经有关吗?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福音布道信息对门徒训练的概念有什么影响?

在我进一步讨论之前,让我们先问一下这四种渴望驱动性讲说的共性是什么!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是“需求性或渴望性”的驱动性信息。它们听起来很像广告。一位牧者说:“如果我发现他们的需求并满足他们,他们就会出现在我的教会里。”

这句话是毋庸置疑的。在过去的50年里,教会正使用这种福音布道的哲学去吸引人们来到教会。发现他们的需求并满足他们!这是一个至理名言。一间巨型教会甚至会把教会比作附近的大型购物中心,无论人们需求什么,他们都可以在教会中找到所需求的。

由此推论,教牧事工会成为满足需求的事工。教牧同工会的优先事项是根据会众的需要而定的。教牧关怀占据了大部分精力。因此,教会已经丧失了对优先事项的关注。当我们面对会众的需求时,我们应该记住使徒们所说过的话:“我们要把这个[需求的问题]交给(门徒们),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8]

“发现需要并满足它们”将产生一个世代的基督徒,他们去教会的原因与去当地的spa(水疗)和俱乐部没有什么区别。我们非常强调“归属感”。我们能快速解决任何看似不舒服的问题。这种的环境会在会众中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满足心理。

在此,并不是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让我快速地略过这种潜意识心理状态的含义。简单地说:如果他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那么还有什么能够激励到他们呢?“接受者或皈依者”选择上面所提到的四种信息里的任意一种去归信,那是因为他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根据洛桑工作小组的研究,确定出了“挂名基督徒”的五种类型或模式:

定期去教会并虔诚地礼拜,但与耶稣基督并无个人性的关系。

定期去教会,但只是出于文化上的原因。

只有在重大的教会节日(圣诞节、复活节等)和参与仪式(婚礼、洗礼、葬礼)时才去教会。

几乎不去教会,但出于安全、情感或家庭关系或传统的原因而保持与教会的关系。

与任何具体的教会没有关系,并从不参加教会但认为自己是神的信徒(在传统的基督教意义上)。

虽然在表面上,他们看起来就像一个常见的普普通通的基督徒。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潜意识的层面。在潜意识里,他们对他们自己的信仰感觉良好。他们有需求,但现在得到了满足。那还需要什么呢?在基督徒的生活中,真的没有必要再走得更远了。毕竟,教会生活只是他们忙碌生活的另一个犄角旮旯。

这就导致了门徒训练的问题。为什么他们还需要门徒训练?当他们被邀请去思考门徒训练时,他们会感到困惑。还会有更多的尤利卡![9]

我们未经审视的福音布道信息已经导致了许多人建立了未经审视的信仰。门徒训练正在被扼杀。这让我想到了这种混淆的第二个内容。

门徒训练是决志后的跟随

我们已经把门徒训练的栽培作为一种在个人对基督做出决志之后,所进行的福音布道后的事工。因此,会众一般视门徒训练计划为基督徒生涯的“高级学位”。大多数人(80%)会认为这些课程只是为教会中更委身、更爱主、更忠诚的一群人所预备的。

有时,新信徒在被要求参加课后的课程时,会感到困难和混淆。他们觉得自己对基督所做的决志是不完整的。

让我们看看在《马太福音》二十八章[10]被称之为大使命的经文,“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11]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传统上,我们把重点放在“去”这个字上。但是,在正确的翻译中,它应该是“已然去了”,这是一种分词形式,是要支撑主要的动词。主要动词是“作门徒”,它是一个由名词变成动词的形式。

这节经文正确的说法是这样的

使万民做门徒。要去!要以施洗,教训和顺服的课程来支持你的努力。

传福音和门徒造就不应该被分开。“福音布道”这个词是很晚近的时代才出现的,首次使用是在1626年。当时基督教会是西方世界的主导力量。邀请人去教会是一件光荣的事。福音布道意味着让人们进入到教会中。我们想要一睹教会的会堂。但门徒训练极少受到的关注。

在李坎普(Lee Camp)所著的《作单纯的门徒:悖逆世界中的纯全基督教》:他将造成这种混淆的根源归结为君士坦丁的白内障。顾名思义,它是一种视力障碍的疾病。在公元三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对基督教和教会给予了皇室的礼遇,从此,基督教的历史进入了“基督教王国”的时代。这和门徒训练有什么关系呢?李坎普(Lee Camp)说到,

这样,基督教成为了它自己最大的敌人:基督教的得胜实际上抑制了门徒训练。[12]

为避免对教会历史进行过于冗长的讨论,李坎普(Lee Camp)将时间放置在基督教和罗马帝国互相联姻的时候,即门徒训练的衰落时期。从那时起,基督教可能将耶稣对门徒的呼召错置了。李坎普(Lee Camp)的分析确实令人震惊。除非我们开始迅速调转方向,否则教会在门徒训练方面的作用将以令人不安的速度渐行渐远!有名无实将会支配接下来的时光。

结论

我希望这篇短文能点醒我们许多想要看见真正的或纯全的门徒训练的人。我们基督徒文化的衰落不是由世俗主义或唯物主义所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已经偏离了耶稣对造就门徒方式的理解,我们和人的讲话不像耶稣在世时所说的,并且正在丧失国度的胸怀,来到了基督教王国中,没有以耶稣的视角来看世界。李坎普(Lee Camp)所谈的“悖逆世界中的纯全基督教”,纯全的意思是指返回到主耶稣的门徒训练的根源中。

就好消息或福音布道而言,耶稣口中所说的第一句话,能够在《马可福音》第一章中的开头看到:

耶稣來到加利利,宣传神的福音,说: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們当悔改、信福音。[13]

让我们效法我们的主怎样宣告好消息。为了我们的文化和世代,我们也要如此行。让我们不要把门徒的训练与别的事情相混淆!为了避免混淆,我们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说耶稣催促着门徒训练!

附录:美国教会或宗教团体会友数量下降曲线图,来自盖洛普。


WechatIMG729.jpeg


脚注

[0] 陈荣超博士、牧师自2007年起担任崇基神学院教牧学的客座助理教授。他每年都授课(第二学期),并开设了关于转化事工、灵命更新、品格转化、人格建设和教会冲突管理的课程。他自2015年起担任东湾联合教会的名誉牧师。原文载于崇基神学院通讯(2017年8月22日),由陈荣超牧师授权翻译。

[1] Michael Wilkins, Following the Master: A Biblical Theology of Discipleship, Zondervan, 1992.

[2] 同上12页 Charles Ryrie, Juan Carlos Ortiz, Paul Minear, Donald MacGavran, Dallas Willards.

[3] Eddie Gibbs, In name only: tackling the problem of nominal Christianity. Eerdmans, 1994.

[4] 洛桑运动起源于1974年的世界福音传播国际大会(ICOWE),并积极促进世界范围的福音传播。

[5] Dietrich Bonhoeffer, The Cost of Discipleship. Macmillan, 1959

[6] 看文末附录

[7] Kate Bowler, Blessed: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rosperity Gospe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 edition. 2013

[8] 《使徒行传》六4

[9] 尤利卡在希腊文意指“我找到了”1976年,校园传道会发起了耗资一百万美元的传道行动,特色广告标语和车尾贴都写着“我找到了”

[10]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11] Camp, Lee C. Mere Discipleship: Radical Christianity in a Rebellious World. Baker Publishing Group. 2003

[12] 同上,23页

[13] 《马可福音》一14-15


评论0

    关键词
    分类 +More
    阅读排行
    • 今日中国,有多少变了味的基督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督教发展迅猛,有人估计目前中国的基督徒有一个亿,也有人说是8000万,也有保守估计的,说有3000万,其实不管有多少,数量不是问题,质量才是生命线。......
    • 《圣经》和《古兰经》中的先知

      “先知”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构成的三大一神教系统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通过对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比较,以及对《圣经》、《古兰经》中相对应的先知的介绍,初步探讨了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联系与区别。......
    • 韩国来华膜拜团体新天地教会在沪传播研究:2002-2018

      发源于韩国的膜拜团体“新天地”目前在全球发展迅猛,已遍及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该膜拜团体的各支派自上世纪90年代零星传入我国境内以后,发展成规模的地区分会已超过251个,其中中国大陆的安德烈支派和雅各支派下属省市区县的“新天地”分会总数已超过100个,占到了40%,所控制的人员数量已超过5万,包括各级骨干、所谓圣徒、洗脑班受害群众等。......
    • 华人基督徒离教原因分析

      本文收集了65位基督徒发布在ex-Christian.hk网站上的离教见证文本, 并对文本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基督徒离教原因可分为四类:教会等级制森严与纪律严苛;个体自由与选择受限;对旧约中的上帝和基督教教义的疑惑;以及对教会团契人际环境的不满。......
    • 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

      以过学界对倪柝声的思想和地方教会有不同角度的研究,但缺少完整系统的梳理,笔者通过比较和分析倪柝声的著述及地方教会的教牧模式,总结并挖掘出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