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用户您尚未登录,还不赶紧

上海大学中欧人文研究与交流中心“寻找思想史中的失踪者马丁·路德”翻译研讨会顺利召开

  • 马丁路德 思想史
作者 :  admin
2020-12-28
分享:

 2020年12月16日,上海大学历史学系成功举行线上会议“寻找思想史中的失踪者马丁·路德”,会议由上海大学中欧人文研究与交流中心、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景学中心共同举办,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三十余位学者线上发言,共同探讨。此外,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卓新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等多位学者为本次会议提供了书面发言。

会议在上午9时准时举行。上海大学中欧人文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芬兰华人学者黄保罗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共有350多位学者与观众参与旁听了此次会议。除了学术届的参与外,澎湃新闻和中国民族报的记者也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上汉语学界代表性学者围绕路德的整体性价值、历史学和社会学价值、哲学思想史价值、哲学文化价值和路德是现代性的开启者等主题进行研讨。

会议一共举行了五场,第一场主题为路德的整体性价值,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郭长刚教授主持,黄保罗教授、卓新平教授、黄裕生教授、赵林教授、尤西林教授、袁朝晖教授发言。

第二场主题为路德的历史学与社会学价值,由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肖清和教授主持,孙立新教授、于涛教授、罗衡林教授、钱金飞教授、王亚平教授、林纯洁教授发言。

第三场主题为路德的哲学思想史价值,由上海大学中欧人文研究与交流中心刘招静副教授主持,江怡教授、瞿旭彤教授、张仕颍教授、徐凤林教授、孙帅教授发言。

第四场主题为路德的哲学文化价值,由上海大学中欧人文与研究交流中心刘义教授主持,李秋零教授、谢文郁教授、田海华教授、刘平教授、张璐教授发言。

第五场由上海大学中欧人文研究与交流中心王皓博士主持,孙向晨教授、翟志宏教授、曾劭恺教授、朱东华教授、刘清平教授发言。

会议闭幕式由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勇安教授主持,并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对于会议达到的预期效果做了充分的肯定。

本次会议虽是在线上举行,但仍然感受到学者对于问题探讨的热情。部分学学者的精彩发言得到网络媒体的关注。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报》在网络版于2020年12月15日提前发表了本次会议的部分发言稿,如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及中国宗教学会原会长卓新平教授的“马丁路德著作集的翻译出版之必要”和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杨慧林教授的“从马丁路德再读‘正义’与‘合法’、‘公义’与‘自义’”。

上海大学中欧人文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芬兰华人学者黄保罗教授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为‘寻找思想史中的失踪者马丁· 路德’而翻译和研究”,以“重新发现马丁·路德——为寻找一位‘失踪者’而翻译和研究”为题于2020年12月17日在澎湃新闻网络版发表。这次讨论深入且富有成效,有助于进一步唤醒汉语学界对路德的关注,也有助于充分认识路德在社会、政治和整个思想史领域的地位、价值和意义。路德宗教改革对于当今世界变革和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非凡意义,我们从其著述、思想中捕捉到其新颖独特的精神火花、智慧亮点,思索宗教改革给我们今天发展所能提供的认知启迪。我们对路德的深入研究,不只是回顾历史,而更是为了冷静地审视、体认当下,旨在构建人类更为成熟、美好的未来。

会后张勇安院长与黄保罗教授和南开大学哲学院于涛教授以及王皓博士和部分会议负责人于上海大学文学院306会议室合影留念。

以下是内容提要

尤西林:不能笼统说路德是思想史上的失踪者。路德新教变革在超出基督教的社会史与思想史研究中一直享有显赫的地位,甚至有的历史书将1517年作为现代性(modernity)的精神事变开端。这是很深刻的判断。当然,路德著作是神学,神学内部的争论为什么会造成社会的历史性巨变?这不仅需要从其效果领域进行社会科学的史实收集与归纳,而且需要人文学科特别是哲学对神学的人文意义做出转化性阐释。在社会史与神学哲学理念之间的领域正是思想史。思想史连接抽象的神哲学与经验性的社会史,其特殊的功能是双向揭示:既揭示神哲学精神理念的社会史背景或起源,同时揭示神哲学精神理念的社会作用影响功能。因此,路德的思想史研究应该是路德现代研究的重心所在。有的联系是明显的,例如路德神学对教会行政与个体信仰的分离,以及同时推动的政教分离实践,实质预演了现代化社会的政教分离,二者具有明显的结构对应关系,它和《圣经》翻译所推动的民族文字建设共同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前提。

袁朝晖:马丁·路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思想史的坐标抑或是横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乃至整个当代社会,一言蔽之,他像是一个枢纽横亘在西方文明的重要节点。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领悟马丁·路德,就无法对西方思想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在这个意义上说,“寻找思想史中的失踪者马丁·路德”恰逢其时,却也折射出汉语学术界的尴尬和不足,或者说是我们应该认真补习的“一堂课”,也正基于此,我想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找寻马丁·路德这位思想史上的失踪者,毕竟,我们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何种方向去找寻会决定我们的所得、所失、所有、所憾。

于涛:国内学界迄今关于北欧福利国家中居民生活和社会福利政策的研究不胜枚举,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涉及北欧福利国家中宗教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研究却较为缺乏。实际上,作为国教的路德宗基督教在北欧福利国家政策的实行过程中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在北欧福利政策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刘清平:这里说的“理念史”,是指由那些凭借自己的原创性理念,持久性地影响了人们,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的思想家们组成的顶级思想史。马丁·路德肯定是这个层面上的思想家,因为他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阐发的“因信称义”理念,不仅在当时开启了新教传统,促成了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历史转型,而且直到今天也仍然能够超出欧美的疆界和学术圈,深刻地改变了不知多少人的人生轨迹。当然,“因信称义”并非路德的发明。但在阐发这个可以追溯到旧约《创世纪》的核心理念时,他对天主教主张的“因行(德)称义”展开的激进批判,却在延续这个理念的原初悖论的同时,又赋予了它某些原创性的深度内涵。

徐凤林:1977年,在基辅举行的芬兰信义会与俄国东正教会的神学对话会上,芬兰神学家曼多马作了题为《作为称义和作为神化的救恩》的报告,其中论证了路德关于“基督就在信本身之中”的思想与东正教“成神”思想的相似。曼多马后来把这篇论文扩展成一本书,就是《基督就在信之中》。也是那时开始,曼多马和他的学生们在路德研究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的工作,以至形成了路德研究的“芬兰学派”。本次会议发言的目的不是要梳理和阐释曼多马如何论述路德思想与东正教思想的相似性,而是要在曼多马论述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东正教神学家的观点,对路德与东正教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略陈己见。

李秋零:如果说,公元10世纪的奥托大帝代表着德意志民族精神的崛起,那么,公元16世纪的马丁·路德则代表着德意志宗教精神的崛起,而18世纪的康德则代表着德意志哲学精神的崛起。尽管作为路德宗教改革的成果,路德宗是康德所在的普鲁士王国的国教,但康德在其全部著作和书信中,却从未提起过他这位前辈的名字,甚至也没有从未提起过路德宗。然而,康德毕竟出身于路德宗敬虔主义的一个家庭,而且自幼被送入敬虔主义举办的弗里德里希公学学习,他不可能不熟悉路德宗的教义,以至于他在晚年撰写宗教学著作的时候,路德宗的教义明显是他的一个重要的思考对象。

冯梓琏:什么是芬兰学派?相对于思想史中的失踪者马丁路德而言,相信大部分的中国读者对于芬兰学派会感到更加陌生。确实,我在刚刚接触到曼多马的文字时也有同样的感受,比如他特别强调“基督就在信本身之中”,也特别强调“信是神性的创造者”,在他看来,似乎人通过信本身就具有了部分的神性,而这与我们传统上对因信称义的理解,也就是人只是被宣称为义,人的罪得到赦免但人的本性并没有被改变的理解是非常不同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芬兰学派产生的语境,或许就能对这种变化,也就是芬兰学派对马丁路德的新诠释有更深的理解。事实上,由于芬兰在历史上一直属于瑞典,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也进行了宗教改革,所以新教和信义宗在芬兰始终是一种强有力的宗教传统。

杨慧林:大概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保罗•蒂利希对“宗教绘画”的评点一如马丁•路德眼中的“烧香、唱歌、打钟”以及“整天跪在教堂中”的“善功”:“宗教内容本身并不产生宗教绘画,你在教会杂志、教堂里的礼拜日小报、或者教堂的会场和牧师的祷告室里发现的许多绘画都具有这类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它们导致了渎神的危险。每个理解当代境况的人都必须反对它们。


以上内容来自“SHU中欧人文研究与交流中心”公众号

关键词
分类 +More
阅读排行
  • 今日中国,有多少变了味的基督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督教发展迅猛,有人估计目前中国的基督徒有一个亿,也有人说是8000万,也有保守估计的,说有3000万,其实不管有多少,数量不是问题,质量才是生命线。......
  • 《圣经》和《古兰经》中的先知

    “先知”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构成的三大一神教系统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通过对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比较,以及对《圣经》、《古兰经》中相对应的先知的介绍,初步探讨了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联系与区别。......
  • 韩国来华膜拜团体新天地教会在沪传播研究:2002-2018

    发源于韩国的膜拜团体“新天地”目前在全球发展迅猛,已遍及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该膜拜团体的各支派自上世纪90年代零星传入我国境内以后,发展成规模的地区分会已超过251个,其中中国大陆的安德烈支派和雅各支派下属省市区县的“新天地”分会总数已超过100个,占到了40%,所控制的人员数量已超过5万,包括各级骨干、所谓圣徒、洗脑班受害群众等。......
  • 华人基督徒离教原因分析

    本文收集了65位基督徒发布在ex-Christian.hk网站上的离教见证文本, 并对文本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基督徒离教原因可分为四类:教会等级制森严与纪律严苛;个体自由与选择受限;对旧约中的上帝和基督教教义的疑惑;以及对教会团契人际环境的不满。......
  • 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

    以过学界对倪柝声的思想和地方教会有不同角度的研究,但缺少完整系统的梳理,笔者通过比较和分析倪柝声的著述及地方教会的教牧模式,总结并挖掘出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