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是个丰收的季节!《福音与当代中国》杂志也带着总第17期的丰盛果实再次与诸位读者见面。或许这个时候,可以忙里偷份闲,沏一杯清茶,或煮一壶咖啡,读一篇文章,享一份宁静,一睹神学人的沉思。
本期的封面文章:
首先是“理论争鸣”一栏中的《反思中国教会史领域现状——从中国基要派研究谈起》,文章分析了中国教会史领域当下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与成果,指出该领域的研究范式一直以“社会-文化”所产生的不平衡。作者认为中国教会史迫切需要拥有自主性的研究,以及未来可能发展的新范式,如此才能让华人的神学思考在中国的处境当中扎根。
其次是“教会观察”一栏中的《对国内教会与基督徒办学的反思与前瞻》,文章主要探讨当下中国基督教教育所面临机遇与挑战,以及当下的中国教会和信徒需要怎样的基督教教育,及如何去实践这样的教育。文章首先通过对国内一些较具典范意义的教育形式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再从跨宗派的角度,对这些教育范式给予一些反思和建议。
再者是“人物研究”一栏中的《荣耀的盼望:贾玉铭的教会观》,文章通过教会的定义与定位,及教会的行政与圣礼这些角度分析了贾玉铭所持的教会观。发现贾玉铭在面对教会的理想与现实之张力时,仍然保持乐观的积极思想,始终以盼望的角度看待教会中的林林总总。
最后是“本土化与处境化”一栏中的《“神隐于市”——泉州市基督教与民间信仰的和谐共处》,文章追溯了基督教传入泉州的艰难之路,在面对泉州本土的各种民间信仰虽有过激烈冲突,却发展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共处模式——对话、尊重、杂糅的模式,最终与之和谐共处。
其他许多精彩栏目:
“历史探讨”一栏中有根据近代来华传教士文献提炼出四个事关宣教成败的关键议题进行分析,探讨传教士们针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与前瞻。还有文章通过12和13世纪的主要教会法一手文献,回顾西方权利传统起源问题的主要历史学谱系,以及概述教会法权利理论的主要内容,探究教会法学家对西方权利传统的贡献。
“本土化与处境化”一栏的文章以晚清至民国时期不同中译版的《天路历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图像本土化”。文章分别从人物形象、社会习俗、物象表达等四个方面对《天路历程》插图的本土化进行考察,并最终分析了传教士使用图像传教以及对图像进行本土化处理的原因。
“圣经研究”一栏有探究人类“君王”身份在神计划中的重要价值,以及这一圣经神学的主题是如何贯穿整本圣经,这一计划在末世又将如何实现。另外还文章有从土地的视角来分析《创世记》叙事进程的四个主要阶段,思考土地在神对人的启示中的定位与意义。
“书评”一栏则是继续连载章雪富博士对奥古斯丁《忏悔录》一书的阐释,本期是以“圣灵的圣礼叙事”这个角度进行阐释,探究奥古斯丁是如何将圣灵与圣礼放在一起叙述,以及圣灵与圣礼又有着怎样的因果关系。
上述内容为《福音与当代中国》总第17期内容简介,具体内容可通过杂志进一步详细阅读。本刊全体同工诚邀广大读者共同关注当代中国教会,欢迎赐稿,或来信反馈。
《福音与当代中国》杂志编委会
《福音与当代中国》杂志总第17期下载链接
点击链接,可直接打开
http://gospelchina.cn/read-magazine/29/pd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