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卢龙光牧师1 编辑:山风
我分享的题目是“基督信仰”与“中国化”,不是“基督教”,而是“基督信仰”。中国内地这七八年来一直在推动基督教中国化,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崛起、中国梦,强调中国的身份。每个国家和民族对身份都很重视,每一个国家、民族,或是教会,都有自己的一个梦,有梦是好的,如果没有梦想就没有异象、没有方向,我们就会放肆了。但是我们也要审视这个梦本身是否一个好的梦?是否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祝福的梦?
谈到中国化的问题,往往就牵涉政治、社会、学术以及我们教会自身,不同角度肯定是不一样的。由于内地很重视“中国化”这个课题,所以出版了不同的书,有很多不同的讨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角度。我今天从大家所关心的教会、信仰的角度,而不是宗教、政治角度去讨论,所强调的是基督信仰方面的中国化。
首先是历史的回顾,因为有的人觉得这个问题很新鲜,好像只有在这七八年才提起来的。一方面我觉得是一些宗教会议在推动,从我们的领导直接提出来的,在过去的这几年的确不断地推动,说要提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所以大家很自然的都在讨论,因为后面有一个很强大的推动力。但是,我觉得教会需要有主动的想法,而不是被动的。回顾历史,中国化这个问题和一百年来提出的本色化、本土化,以及最近很热的全球化,这些什么化都是不同时代潮流的名称,其实我们更应该追溯,从信仰本身的角度去了解中国化。
追溯历史,中国化的开端就是第七世纪的景教,传教士们带着将福音传到神州大地的福音梦自叙利亚远道而来。当然那时候还不叫中国,而是唐朝。叙利亚传教士知道东方有一个很大的国家,人口众多,于是他们翻山涉水,不远千里而来,梦想将耶稣基督的福音传给全世界所有的民族,祝福这些民族,也包括那个时候的唐朝,所以他们来传福音不是来害我们,而是要将福音的好消息传给全世界的万民,包括在东方的中华民族,是他们的传教使命。
其实,福音的起点不是叙利亚,也不是耶路撒冷,而是源于上帝寻找他的子民。我们知道,当人类犯罪悖逆上帝后,不认识上帝,不承认他是我们生命的主,但是上帝要将这些他所创造的人带回他的怀抱里,所以重新给我们机会,这就是福音的起点。我们之所信乃是始于信仰的本质,不是犹太人的信仰,而是创造万物的主来寻找分散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社会中的人类。所以,在这个福音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上帝是很有计划的,从拣选亚伯拉罕到亚伯拉罕的子孙,但他所要祝福的却是万民万族。
因为信仰的目标是万民万族万国,即世界不同的民族都要回归到一位上帝那里,所以我们讲中国化的时候,不应只从中国的角度去谈。但是上帝又将焦点放在个人的计划,就是对亚伯拉罕的拣选到他的子孙,再从选民中放大。从耶稣开始,又叫保罗成为外邦人的使徒,要将福音传到地极,使万民成为他的门徒。所以你会发现,我们的信仰从一开始一方面就是万国万民的,另一方面是个人的、民族的、地区的,这两方面也就是最近所讲的全球化,也讲本土化或地域化了,所以统称“全球的本土化”,没有本土,全球化是空的,如果只是讲本土化,就很危险和狭窄,失去了整个世界的眼光。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讲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就是上帝的全人类共同体的角度。一方面我们讲人类生命共同体,把全世界人都团结起来,尤其是在疫情面前,要一起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都有这个生命共同体的角度。然后又讲中国化,难道只讲自己吗?不是的,两方面必须一起讲,既要讲人类命运共同体,又要讲中国化,并将其结合。
当时叙利亚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他们在景教碑上,想尽办法用中文表达信仰,他们看到当时的佛教是最兴盛的,于是就用很多佛教的语言。当时也不叫基督教,叫“景教”,“景”就是光明的意思;教堂也不叫教堂,而是叫“景教寺”,所以他们就用中国的语言和概念,即中国人所认识的、所看得见的东西来表达他们的信仰——耶稣基督的福音。对中国化的回顾必须看到我们信仰本身的起源,从万国万族万民的上帝为起点这个高度去看。然后从上帝的拣选,是有个人的,有民族的,目标不是停在犹太被拣选的人身上,而是透过耶稣基督使万民做他的门徒。
历史是有发展的,但是起点很清楚。景教的传播结果让人觉得可惜,因为他们一开始是通过佛教的外表、语言和形式,甚至被人认为是佛教的一个分支流派。所以当唐武宗灭佛时,将景教也一同灭了。历史中,因为传教士主要是叙利亚人,用的都是叙利亚文,他们不能用地道的中国文字向中国人表达信仰,所以当时景教受到了诸多限制。
提到中国化,很多人认为这是政治任务,或者另有图谋,比如是要我们改变信仰;但是有一些非基督徒则认为,中国化能帮助宣扬基督教,使其更容易被中国人明白,这不是帮基督教传福音铺路了?由于不了解,缺乏信任,也缺少对话的平台,所以教内外存在很多矛盾的、怀疑的声音,这些都是不必要的。在推动中国化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我们需要用上帝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我们信仰的本源就是创造万国万民的上帝,从拣选的角度来看,上帝不仅拣选了亚伯拉罕以及以色列民族,还要使万国得福(创12:1-3)。
尤其是耶稣基督,他就是上帝本身,但他又愿意道成肉身,成为受时空限制的耶稣,成为一个人,这就是上帝向人表达爱的方式,自甘卑微,选择了一个奴仆的样式(腓2:5-11)。道是何等伟大,从创立世界之初就有的上帝,但又道成肉身,这是上帝奥秘之处(约1:1-14)。我们说中国化,也要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化并不是要限制我们的信仰,也不能够限制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的信仰不是一个概念、一个宗教或一个道德系统,而是有生命的、活泼的上帝之道。但是这个活着的上帝可以自愿选择限制自己在时空之下,为向人类表明这充满宇宙的道。
我们看到,当时那些叙利亚传教士对中国的情况虽不甚了解,却愿意学习用中文来表达信仰。可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于是就使用佛教现有的词汇来表达基督教的信仰,这是中国化的起点。景教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证明,证明基督教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洋教,如果叙利亚传教士不来中国,我们与基督教也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应当相信,叙利亚传教士来中国是上帝的差遣。在耶稣基督大使命的推动之下,他们来到了完全陌生的中国,传扬关乎万民万国的福音。
景教被灭之后,过了几百年,我们看到也里可温也在蒙古人中间传播。但是由于蒙古族跟汉族距离很远,当蒙古被明朝灭了之后,我们没有发现也里可温在汉人中间有什么传播。据相关文献考古资料发现,也里可温在蒙古族中有传播和影响,但没有往外面宣扬。
到了明朝的时候,才有直到今天几百年来延续性的福音的传播。最有名的是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当然同时还有一些别的传教士进来,包括多明我会、方济会等。我们都知道,利玛窦是天主教来华传教的外国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去世后,明朝皇帝赐予北京的一片土地来安葬他,这说明中国皇帝也接受了这位外国传教士,不认为这是异族来加害和侵略中国,而是认为这些传教士是来帮助和祝福中国,把好东西传给我们。
所以从整个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经验,除非我们不看历史。当然有些怀疑的,对基督教有敌视和不理解的,就很怕基督教信仰会传播。但是历史上,像明朝的皇帝、清朝的皇帝康熙及大臣都欢迎这些传教士,认为他们来并没有恶意,没有侵略,而是带着好意以及西方的优良文化和科技等来的。所以中国化的过程里面,我们必须掌握的核心就是信仰的本质,我们所信的上帝一方面就是全人类的生命共同体的上帝,我们要宣扬的就是这样一位上帝;另一方面,他来到世界道成肉身,透过在历史上的拣选,如亚伯拉罕,整个的犹太民族,再到耶稣基督,自愿受时空限制,目的就是要具体地、有血有肉地显明这位无所不在的上帝。
我们从历史中看到,福音不只局限在耶路撒冷,也不只在中国,福音的工作遍及了全世界。虽然耶稣自己并没有去过外邦地区,但是他在升天之前,将这个大使命交托给当时人数尚少的犹太信徒,那只是12个使徒、70个门徒,最多也就大概500人(林前15:3-6)。但是彼得打开了向哥尼流外邦人传福音的门,保罗向整个地中海地区、外邦人去传扬福音。本来有民族性,只属于犹太人的信仰不断向外传播。所以有犹太人反对,说怎么传福音给外邦人,却没有使外邦人变成犹太人啊?他们排斥、攻击彼得和保罗,但是使徒们不怕攻击和批评,而是向他们交代、解释(徒15:1-19)。
上帝的道就是在这样批评、甚至迫害中传到全世界,每一个民族在基督信仰里都是一样的,我们是有全球化、全人类生命共同体的眼光的。另一方面,关于道成肉身,传教士不能只希望天使在天上向人传福音,上帝要传福音,每天在天上讲话就够了,为什么还要道成肉身,选择成为一个具体的人,受到限制呢?因为道必须有血有肉,我们的信仰不是一个宗教,而是生命的信仰,以耶稣基督的生命怎样活在这个世界上,有血有肉、丰丰富富地住在人的中间。(约1:14)
中国化一方面有神学上信仰的本质,另一方面有我们历史上的见证,不只叙利亚传教士来到中国,还有不同的传教士去到全世界。有人说,基督教需要中国化是因为基督教是洋教,那是他的无知,无知也不是他的错,因为没有人给他讲,没有人给他说明,他也不明白基督教,不明白宇宙万物主宰的上帝,基督教中国化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国人更好地明白。基督信仰已经有两千年了,这两千年来,社会在变动,国家在变动,但信仰就是这样向全世界不同的民族传扬,有欧洲化、美洲化、非洲化、印度化等等。
期间也有起伏,基督徒也是罪人,犯过不少错误,包括天主教的教宗,我们所知道的圣经里有名的伟人,包括亚伯拉罕、摩西、撒母耳和大卫,他们也都会犯错;彼得和保罗都会吵架,有不同的意见(加2:11-14)。所以我们的信仰就是肯定我们有伟大的上帝、良善的生命在我们里面,我们是根据上帝的形象造的,有善良的一面,罪恶并没有完全将我们里面上帝的形象破坏掉。当然在过程中,罪恶的权势也很大,我们是又善又恶的生命,那我们如何在上帝的里面不断地认罪悔改,领受上帝白白的恩典,活出基督的生命、上帝的美善!从这两千年的历史来看,基督信仰对人类共同体就是一个祝福。
有很多人认为基督教是洋教,但其实基督教信仰是从耶路撒冷开始的,从犹太民族,一个东方亚洲的民族开始的,而欧美西方那边本来是一群未开化的野蛮人,乃是福音祝福了他们,信仰改变了他们。基督教信仰在中国也同样,在过去的历史里,尤其从景教直到康熙、雍正时期的天主教,他们禁教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传教士侵略中国,而是认为他们不尊重中国文化,如祭祖的问题。我这几年也用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发现其中很多的误会,是因为外国的教宗和中国的皇帝彼此不懂中国文化和基督教所引起的冲突,尤其是文化上的冲突造成的悲剧。
但是我们今天不应该延续这个悲剧,而必须要有知识,了解我们信仰的核心,了解历史的过程,了解传教士来中国并不是侵略,并不是毁坏中国文化,乃是因为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误会。另一方面也要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社会与人民,这就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在的处境和特点,这些就是中国化的元素。
基督信仰带来的主要还是祝福,明朝清朝的皇帝之所以欢迎传教士,就是他们将西方最好的东西,无论是哲学、科学、技术、天文、文学、艺术等,都带给中国这个当时相对比较封闭、保守和落后的国家,所以基督教信仰是要祝福全世界民族,这是上帝的心意。我们也看到历史中基督教的传教士都是给中国带来祝福的,只是在十八十九世纪,全球大发现的时代,当整个西方的科学、文艺复兴和工商业革命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可惜我们中国当时没有这种发展,甚至排斥与抗拒世界的潮流,就发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悲剧。
讲中国化的时候,我们必须让那些未信的人明白,基督教来中国就是让人活出福音的生命,来祝福和更新中国的,不是来攻击毁坏中国的。中国梦必须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真正的中国梦,否则就会是很狭窄的中国梦。我们不仅要讲全球化,还要找到四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民族的、社会的以及我们信仰方面的特质。所以从历史的回顾和信仰角度,中国化是我们信仰一个自然的流露。来中国的传教士不只是西方的,一开始是叙利亚的,来中国的很多都是精英。
说到中国化,信徒自己不必害怕,不用怀疑和不信任,不要想着是否别有用心,要来改变我们的信仰等;教外人士也不需要害怕,以为是帮助基督教发展;中国化就是信仰的本土化,不要将它变为一个政治运动。当年来的叙利亚传教士和西方传教士,他们都用中国的语言,穿中国的服饰,用我们中国人所能明白的思考方式来表达信仰。我们无法改变教外人士的观点看法,但是我们基督徒对自身的信仰需要有自信,因为信仰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就是信靠创造万物的上帝以及对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紧紧地跟随。
当下外界的声音,我们不必太在乎,需要明白一个历史的进程,如在明朝时候那位有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徐光启,还有当时很多的士大夫,他们都接受了基督信仰。但是今天的中国基督徒很多都不知道,对他们的作品很陌生,对他们当时的经验也不了解,我们不自信的原因就是我们不了解。从景教第七世纪到今天,中间断断续续,加起来最少也有五六百年,基督教在中国的生命传递,拥有丰富的内容和遗产,但我们基督徒没有很好去了解,缺乏自信,导致我们落后很多。所以我们要明白信仰的本质,掌握历史中的发展。
作为基督徒,我们要去了解中国化本身是什么。中国是一个有四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国家,是龙的传人,很重视祭祖,但是祭祖的问题就成为很大的拦阻,很多信徒不去思考,而是以一种很狭窄的西方传教士的看法,反对祭祖。我们要了解基督徒是不是就不能祭祖?否则别人的看法就是多一个基督徒,少一个中国人,这是完全错误的说法,因为都不懂这其中的文化、历史。所以我们未来的展望,就是相信上帝是爱中国的,将基督的福音成为肉身,用中国人的方法、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给中国人,来体验这个人类生命共同体的创造者,他对我们的爱,是一种有血有肉、道成肉身的具体的爱。
上帝拣选亚伯拉罕是为了祝福万国万民,通过犹太民族,也要祝福万族。犹太民族一方面自己还在为了生存抗争,另一方面也看到他们中间有很多的科学家、文学家等,他们制造了很多好东西,真的成为世界的祝福。我们要成为万国万族的祝福还是咒诅呢?上帝本身是善良的,但我们是罪人,所以我们只有依靠上帝,才能将上帝的善良、爱以及对中国的祝福表达出来,这是上帝给我们的挑战,也是圣经给我们的使命。所以,当我们展望的时候,必须从光明的角度以及公平对话的立场出发。对于我们的邻舍,我们如何去祝福他们,传福音给他们呢?
中国有很多的基督徒,不同信仰的群体也可以彼此祝福,从过去的经验遗产中得到智慧,掌握我们的信仰核心以及历史经验。对于圣经的翻译,在新约中耶稣讲的是亚兰文,我们的圣经原本是希腊文,又翻译成各种语言,中国的译本比较少,多翻译圣经没问题,但是不能乱翻译,因为我们有原文圣经。翻译圣经成更好的中文,更能让中国人明白,更符合我们四千年的文化经验,我们需要更多的自信,去做这方面的事情。
要对上帝有信心,从一开始就是上帝对人的拣选和改变,使用罪人去改变历史和世界,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和复活,影响全人类。面对未来,要对上帝有信心,对历史有认识;对基督有信心也对自己有信心。因为历代不同的民族,西方那些未开化的野蛮人都被上帝改变了,这是上帝的工作,所以有认知和信心之后就要负起我们的责任,对圣经信仰有认识,对中国文化、历史、传统有认识,尤其是基督教在中国的传统与经验,前人的书籍、经验等等,更多思考如何去与周围的人对话。我们也当思考有没有爱上帝爱邻舍?有没有彼此相爱,还是彼此斗争?
传福音方面我们只是说,你要信耶稣,而没有以具体的行动去爱他、服侍他,没有去祝福他。我讲到过有靠近墓地的教会,他们打开教会的门,让扫墓的人进来休息、提供给他们水喝、提供厕所,不怕他们弄脏,这就是福音和信仰行动的表现。未来就是靠我们这些对信仰有正确认识的人,有把握和自信、又愿意凭着上帝恩典,愿意知道我们罪人的身份的人,来表达上帝的爱,用中国人明白的语言、方式,中国人明白的历史文化,将福音传给自己的同胞,这就是基督信仰的中国化。
(注:文章页面的繁体为自动生成,个别字体有误,给您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同时我们也会想办法在技术上改进。)
注释:
1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荣休院长,现任高级研究员(荣誉);曾任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基督教研究中心教授及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