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新冠病毒疫情蔓延至全球各地,影响着所有人的生活、行动与思考。我也开始认真寻求思考:关于苦难、疫情与神的旨意的关系;并开始研读圣经中关于苦难的经文。直到今天,这个疫情还没有过去,关于苦难的思考也没有消退。源于这个思考,本文尝试聚焦从《彼得前书》来看苦难,从神对基督徒的旨意与渴望来看苦难的神学意涵以及基督徒面对苦难该有的伦理追求。本文将从《彼得前书》的写作背景与神学主题,信徒受苦的神学意涵以及基督信徒在受苦的境遇中该有的伦理追求、对各方的伦理责任等三个方面来展开叙述。
彼得前书是使徒彼得在主后64年左右,特别写给那些散居在小亚细亚各地的犹太信徒的书信。虽然罗马帝国的尼禄王对基督教的大规模攻击尚未开始,但整个社会的气氛已对基督徒相当不利,个别地区的零星冲突时有发生[1];特别是犹太教的领袖,更视这富有朝气与活力的新生宗教为他们的眼中钉,必要除之而后快。于是乎,在小亚细亚各城的基督徒,特别是犹太基督徒,便在不同程度的敌意与迫害之下生活[2]。
他们在那里受苦,受困扰,并且可能在疑惑。彼得看到他们的实际需要,就写信给他们,给他们有一个观点去领会,叫他们明白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到底是什么。彼得前书的目的就是要坚固并加强受苦的信徒:他们已经被父神拣选,借着圣灵从世界圣别出来归与神,蒙基督救赎的血所洒,并由父神重生,有活的盼望,要得着为他们存留在诸天之上的基业(1:1-4)[3]。但他们仍是客居在这地上的寄居者(1:1、17;2:11),在他们客居时,苦难是无法避免的。借着这封信,彼得把许多重要的神学信息传递给他们,以此来鼓励、安慰并教导他们。
彼得在信中告诉受苦的信徒,苦难是神用来试验并试炼他们的信心(2:7),要看他们在因行善而受苦的事上,是否跟随基督(2:19-23;3:14-18)。苦难也用来叫他们用抵挡肉体的心思,武装自己,使他们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而活(4:1-2),使他们有分于基督的苦难,在祂荣耀显现时可以喜乐(4:12-19),使他们作基督受苦的见证人(5:1),并且使他们得成全、坚固、加强并立定根基,得享神所呼召他们进入的永远荣耀(5:8-10)。
十九世纪,英国弟兄会杰出的圣经教师达秘(Darby)用“神的行政”(英文直译government of God)一词总结彼得前书的神学主题[4],其核心意涵乃是“神的行政”,为了完成神的旨意。“神的行政”乃是指神对宇宙万物以及生活在其中的所有人(包括信徒)的管理权,以神的宝座和神的掌权为中心,以神的旨意的完满实现为目标。神借着审判、管教、救赎、牧养等手段清理旧造,启动并将最终完成神新造国度的创造与更新[5]。这个思想在彼得后书表达得更清晰——使我们有分于神的性情(彼后1:4);就是信徒要借着受苦被神圣化,脱去旧造,在神圣新造里生活。
达秘认为基督徒的受苦完全是在神的行政下,使神能审判祂所拣选的人,好从祂自己的家起首施行审判(4:17)。因此,在他看来,彼得前书可视为论到神行政的书。值得注意的是,达秘在这里,不只是提供一种结论或观点,更是提供了一种看世界、看事物的逻辑:我们必须将我们的人生事务置放在神的掌权与神的宝座的前设下来考量; “耶稣是主”不应只是基督徒信奉的道理,更是在基督里的信仰群体行事为人的内驱动力。
从启示录四章知道,为着神的旨意的完成,神在宇宙中设立了一个行政,其中心就是宝座。坐在宝座上的那一位,就是复活、升天、得荣并得着冠冕的耶稣基督,祂是万有的主。主耶稣自己在马太福音末了说,天上地上所有的权柄都已经赐给了人子。神的行政,是在这整个宇宙中,特别是在地上和地上一切的人及其列国,是以基督为地上君王的元首。
从太6:10得知,主耶稣渴望神的国临及地上,神的行政管治权执行在地上,神的旨意实施运行在地上;祂教导门徒为此祷告并照此生活。彼得是主耶稣最早呼召的门徒,他必定对此有深刻的印象。这是他全部生活的意义,也是他教导服事的异象。彼得在信中告诉信徒: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乃是在神的行政管理之下,是一个向主而活,为着完成祂的旨意,完成祂的目的的生活。这就是基督徒为何被造,为何得救,神为何对付祂选民使其受苦的内在缘由。我们乃是由神而生,我们已经进入神的国这神圣生命的范围里,也已经踏上享受神荣耀救恩之路;这重生的生命与宝贵的救恩带给我们活泼的盼望。
“受苦”,希腊文πάσχω,原文意为“经历苦楚”,这个词在整个新约出现了41次,其中在《彼得前书》最高,出现了11次,并显著高于其他新约经卷。[6]《彼得前书》只有105节,在这简短的书信中如此高频的出现“受苦”一词,可知彼得对信徒正在经历苦楚的事情是何等关切。字里行间也看见彼得对基督徒“受苦”这个命题的超越思考、深刻洞见与睿智发表。他没有受限于现时现况的时下境遇谈论基督徒受苦,没有急功近利的提议应对招数,没有对施恶者的怨言和仇恨,没有煽动人们起来投诉、抗议等行动的号召,如今天许多人之所为的。反之,彼得超越时空的羁绊,引导信徒将“基督徒的受苦”置放在神永世的旨意、宇宙独一的宝座(神的行政)、神全般的救恩、信徒所得之基业的宝贵以及信徒荣耀的盼望这些视角里来考量。
在后文,笔者将汇集《彼得前书》中与受苦相关的经文,来看彼得视野中基督徒的受苦这件事及其神学意涵:
1.基督徒消极错误的受苦以及神公义的审判
基督徒会有苦难,但是并不是每一种苦难都是值得被纪念的。基督徒的受苦有积极正面与消极负面的两种,《彼得前书》有三处说到基督徒因错误而受苦:
2:20“因着犯罪而受苦”;
3:17“因行恶受苦”;你若触犯律法而作恶,你必受苦;
4:15“有人因为是杀人的、或偷窃的、作恶的、或好管闲事的而受苦。”好管闲事的,意即监督别人事务者。指干预别人的事而惹麻烦的人。
以上经节所指,都是消极的负面的受苦。我们知道神是爱,神给人恩典。但在论及神的行政时,最显著的特征乃是神是义的。诗篇89:14告诉我们说,公义与公平乃是神宝座的根基。若祂作事违反祂的公义,祂的宝座就要动摇,祂的行政就要被废去,祂就没有办法在祂的国度里掌权。神首先是在祂的家,就是在教会里实施祂的行政,然后借着教会,祂就能往前向全地施行祂的行政,甚至到列国,甚至向全宇宙实施祂的行政,最终就要有新天新地。
神公义的行政需要祂把所有一切不义的事,都除掉、除灭。我们这些神的儿女,现今是在生命中得救的过程之中,就是在被圣别、更新、变化、模成的过程之中。我们必须承认,在我们里面堕落的那一部分仍然存留,我们还活在旧造之中,我们以前说过、作过的一些事,违反了神的义。主要在这里要预备我们,要我们活在祂的国度行政之下,所以彼得说,神的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7]。(4:17)
彼得后书第三章就说到新天新地,其中充满了义,有义居住在其中。这里说到义,义是关键又中心的一件事,因为神行政的基本特征就是义和公义。祂在行政里所作的一切都是义的。我们是基督徒,是神的儿女,但我们如果犯罪被人击打,而忍受苦难,这没有荣耀,也不讨神喜悦;而且还要受神公义的审判和管教。主神要借着这一切的审判,清理并洁净整个宇宙,使祂得着一个新天新地,成为充满祂义的新宇宙,使祂喜悦。
2、为着(照着)神的旨意,因行善而受苦
3:17 “如果神的旨意要你们因行善受苦,总强如因行恶受苦。”乃是神的旨意要我们受苦。
4:19“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也要在善行上,将他们的魂交与那信实的创造主。”2:20-21“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而忍耐,这在神乃是甜美的。你们蒙召原是为此。”我们蒙召原是为行善受苦而忍耐,这在神乃是甜美的。
3:14 “你们就是因义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
2:19“受冤屈之苦”,意思是我们遭到错待而受冤屈之苦。
4:14“在基督的名里受辱骂”之苦,便是有福的,因为我们会有荣耀的灵。
彼得前书说到苦难的时候,主要不是说到信徒因犯错而受的苦;乃是因行善、被骂不还口、为义受逼迫、为基督的名所受的苦难。这些受苦乃是照着并为着神对信徒的旨意。
在4:19,彼得安慰他们说,那些受苦的人是“照神旨意”受苦。这个教导帮助正在经历受苦的犹太信徒从人的境遇转向神的旨意,从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转向以神和神的旨意为中心的价值参照体系,就如从地心说转向日心说。他们原来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得失为出发点来判断事情,包括他们的信仰。他们原来是为了平安而信耶稣,但是信了耶稣以后,反而遭受苦难与逼迫,所以他们疑惑,他们退后,他们抱怨。在这封简短的书信里,彼得把他们引向神对人的旨意,神对他们的救恩计划以及这个救恩要把他们带到的一个荣耀的目标。神在宝座上管理一切,包括神许可的,临到他们的苦难,都是神行政管理的一部分,为要完成神对他子民的救恩计划。
3、跟随基督的脚踪;在行善上受苦
基督在地上时,所经历过的三种受苦,都与信徒的生活与福祉有关。
第一种受苦,是祂为我们的罪所受的苦难,这个我们无法仿效。3:18“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你们到神面前。”这指明基督的为救赎我们的死乃是受苦。祂在十字架上作我们的代替,担当我们的罪,就是义的代替我们这些不义的,为公义的神按祂的公义所审判,好除去我们罪的拦阻,引我们到神面前。这是要救赎我们脱离罪,归向神,脱离我们不义的品行,归向公义的神。
第二种受苦,是祂为作我们因行善而受苦的榜样。2:21“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祂脚踪行。”
这里的榜样直译为(给学生临摹习字的)字帖、模板。主已把祂受苦的生活摆在我们面前,作我们临摹的模板,叫我们跟随祂的脚踪行。这不是指仅仅在外面的行为举止上效法祂和祂的生活,以祂作我们外面的榜样;乃是指我们要在受苦时享受祂作恩典,好使祂自己这内住在我们灵里的神圣生命,带着祂生命一切的丰富与功能,在我们这些信入祂的人里面繁殖(复制)祂自己,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将祂的生命与美德彰显出来。使我们成为祂的复制品,在人与神眼中,都是甜美、可蒙悦纳的。[8]基督的这个受苦,启动了在旧造里的新造工作。[9]
第三种受苦,4:1“基督既在肉身受过苦,你们也当用同样的心思武装自己(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与罪断绝了)。”基督在肉身受过苦,使基督徒能用基督受苦时同样的心思武装自己,使肉体受限制,而不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肉身中度余下的光阴(4:2)。心思的主要功用是了解和领悟。我们要活出跟随基督脚踪的生活,就需要有更新的心思(悟性),了解并领悟基督如何生活以完成神的定旨。[10]
在这邪恶的世代,每一日都是邪恶的,满了邪恶的事,叫我们的时间变为无效、受缩减、被夺去。所以不要作愚昧人,却要明白什么是主的旨意。不要醉酒,醉酒使人放荡,乃要在灵里被充满(弗5:15-18)。为此,我们必须有更新的心思,我们的行事为人必须有智慧,才能赎回光阴,以明白神的旨意,并竭力活在这神圣旨意中,讨祂喜悦[11]。
饱暖思淫欲,享乐容易激起我们肉体的情欲;在肉身受过苦的,就与罪断绝了;受苦却使我们除去情欲。基督救赎的目的是要拯救我们脱离从祖宗所承受虚妄的生活(1:18-19)。在这目的上,苦难回应基督的救赎,保守我们脱离犯罪的生活,脱离放荡的洪流。这样的苦难从表面看多半是因为人的逼迫,但在被基督的受苦所更新并武装的心思里,就能领悟这是神在祂行政对付里的管教。经历这样的苦难,就是在肉身中受神审判、对付并管教(4:6)。因此我们当用清明自守的心思武装自己,以忍受这样的苦难并有份于基督的苦难。
腓3:10说,“认识基督、并祂复活的大能、以及同祂受苦的交通,模成祂的死。”受苦使我们有份于基督的受苦,并与祂的受苦有交通。彼前4:12-14说,“亲爱的,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为要试炼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照着你们有份于基督苦难的多少而欢乐,使你们在祂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喜乐欢腾。你们若在基督的名里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荣耀的灵,就是神的灵,安息在你们身上。”当我们有份于基督的苦难,荣耀的灵,就是神的灵,会安息在我们身上;好使我们在祂荣耀显现时可以喜乐(4:12-19),使我们作基督受苦的见证人(5:1),并且使我们得成全、坚固、加强并立定根基,得享神所呼召我们进入的永远荣耀(5:8-10)。
4、为主的名或因行善受苦,使信徒的信心经过试验变为宝贵,以得着魂的救恩
神借着审判来管理宇宙,清理旧造;借着苦难与逼迫来试验并炼净神的子民;也借着在苦难中的牧养,使如羊走迷的信徒,归到他们魂的牧人和监督(2:25)。审判、试验、牧养都是神执行其神圣行政的手段,为的是成就新造国度的更新,完成神的旨意,使神与人同得永远无比的荣耀。与这要来之极重无比的荣耀相比,他们眼前所经历的苦难不过是至暂至轻的。
逼迫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受苦有一部份是因着魔鬼在其中有份。5:8说,“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世上的众弟兄所遭遇这同样的苦难(5:9),乃是因这吼叫的狮子。我们身为基督徒,活在一个完全远离神,羞辱神,弃绝基督,阻挡圣灵的世界里,必然会面对逼迫。无论在自由世界或不自由的世界,你若要作一个正常的基督徒,就必定会在身体上,或是在魂里、在心里受到逼迫。这苦难是为着试验我们的信心。换句话说,苦难除去所有的渣滓,使金的成分加多。所以你的信心所经过的试验,比试验金子的试验更为宝贵。[12]
1:6-7说,“尽管目前在诸般的试炼中,或许必须暂时忧愁,叫你们信心所受的试验,比那经过火的试验仍会毁坏之金子的试验,更为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显为可得称赞、荣耀和尊贵的。”信徒今日所经历的苦楚,乃是试炼,为叫我们信心所受的试验,能带来主显现时的称赞、荣耀和尊贵。并使我们的信心产生一种结果,就是魂的救恩。(1:9)
我们这个人,由灵、魂、体三部分构成(见帖前5:23)。我们的灵已经借着重生得救了(约3:5~6)。我们的体要借着将来的改变形状而得救,而得赎(腓3:21,罗8:23)。我们的魂要在主显现、回来时得救,脱离苦难得以完满的享受主。为此我们必须在今世否认自己的魂,就是我们的魂生命连同其一切享乐,使我们来世在对主的享受里可以得着魂(太10:37~39,16:24~27)。主显现时,有些信徒经过祂的审判台要进去享受主的快乐(太25:21,23;24:45~46),有些要哀哭切齿的受苦(太25:30;24:51)。进去享受主的快乐,就是魂的得救(来10:39与注3)。这得救比以色列人所期待要得着身体的得救更为宝贵。[13]
接下来,笔者尝试大体上照着经文的顺序对《彼得前书》中所启示,在神行政下,在受苦境遇中基督信徒该有的伦理追求与伦理责任做一个梳理:
1.颂赞三一神(1:1-12);我们的神与父是当受颂赞的,祂重生了我们,使我们有活的盼望,可以得着存留在诸天之上的基业。祂用苦难、试炼试验我们的信心,使我们得着宝贵的信,因信入祂而欢腾,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喜乐。我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所以,在受苦的试验中,基督徒要颂赞三一神。
2.基督徒在受苦境遇中应有的德行、追求、盼望与持守(1:13-25 ):要心思清明自守,全然寄望于耶稣基督的显现;做顺从的儿女,弃绝从前无知之时所放纵的私欲;在一切行事为人上,追求圣洁;持守客旅的身份,在寄居的时日中,凭着敬畏行事为人。凭借基督的宝血并主永远长存的话,蒙拯救脱离祖宗所传流虚妄的生活,因顺从真理将自己坚固的联于永恒,叫我们的信和盼望都在于神。
3.基督徒对教会的本分与责任(2:1-10;3:8-12;4:7-11):要切慕神那纯净的话奶,叫我们在基督的生命里长大,脱去一切对同作基督身体之肢体的恶毒和一切的诡诈、并伪善、嫉妒以及一切毁谤的话。在基督的生命里长大,成为建造的活石,与众圣徒同被建造成为属灵的殿,成为神君尊的祭司体系、圣别的国度,以宣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祂奇妙之光者的美德。
众人同为主所召,都要心思一致,同情体恤,弟兄相爱,心存慈怜,心思卑微。以善胜恶,竭力追逐,寻求和睦。
众人清明自守,以便祷告。以彼此热切的相爱,遮盖彼此的罪。互相款待,不发怨言;作神诸般恩典的好管家,照各人所得的恩赐,彼此供应,互相建造,叫神可以在凡事上借着耶稣基督得荣耀。
4、基督徒在社会中的德行与责任(2:11-20;3:1-7;13-18 );以客旅和寄居的心态,在外邦人中活出佳美的品行,并为主的缘故,服从政府与官长;并在凡事上敬畏服从主人。在家庭生活里夫爱妇顺,仰望神并一同承受生命之恩。[14]
热心行善,因义受苦是有福的;尊基督为圣,以祂为主并以祂荣耀的显现为我们盼望的缘由。以温柔和敬畏,活出基督的好品行,对身边的人产生生命的影响。[15]
5、基督徒在受苦的境遇中对神的德行与责任(2:21-25;4:1-6;12-19;5:5-11);以基督为榜样,跟随基督的脚踪行,在不公正的受苦中享受恩典并彰显神。以基督的心思武装自己,好使我们不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肉身中度余下的光阴。预备自己好向那要审判活人死人的主交账。因为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
为能够照神旨意受苦,并有分于基督的苦难而欢乐,知道在祂荣耀显现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喜乐欢腾。以在基督的名里受辱骂为有福的,因为荣耀的灵,就是神的灵,安息在我们身上。借着苦难学习谦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而邀来神的恩典并免遭魔鬼的吞吃。操练将一切的忧虑卸给那全般恩典的神,祂要借着我们的苦难成全我们,坚固我们,并加强我们,为我们立定根基。
长老在教会中的牧养责任(5:1-4);作长老的人,务要牧养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监督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不是为着卑鄙的利益,乃是出于热切;也不是作主辖管所委托你们的产业,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你们必得着那不能衰残的荣耀冠冕。
《彼得前书》说到神的行政与神的旨意。神的行政是宇宙的,要对付祂一切的造物,好得着一个清洁、纯净的宇宙(彼后3:13),以彰显祂自己。在新约时代,这对付是从祂所拣选的人,祂的选民,祂自己的家起首,特别是从祂所拣选,分散、客居在列国、外邦人中,作祂见证的寄居者起首。因此,彼得前书强调信徒是蒙拣选的(2:9,5:13)。
这些分散在各处,被拣选的寄居者,既是神所拣选的族类,是神所选上的,是神特有的产业,他们就需要看见,不论在怎样的光景和环境里,他们都是在神行政的管教与对付之下,也在神的牧养并完全的救赎之下,为着达到神积极的目的。他们所遭遇的任何事、一切事,无论是逼迫,或是别样的试炼和苦难(1:6,5:9),都是神行政宝贵对付的一部分。这样的异象要成全、坚固、加强他们,并要给他们立定根基(5:10),使他们在恩典上长大。使他们经过苦难,得以进入永远的荣耀。
《彼得前书》这简短的书信中11次出现“受苦”一词,可知彼得对信徒正在经历苦楚的事情是何等关切。字里行间也看见彼得对基督徒“受苦”这个命题的超越思考、深刻洞见与睿智发表。他没有受限于现时现况的时下境遇谈论基督徒受苦,总是努力超越时空的羁绊,引导信徒将“基督徒的受苦”置放在神永世的旨意、宇宙独一的宝座(神的行政)、神全般的救恩、信徒所得之基业的宝贵以及信徒荣耀的盼望这些视角里来考量。他以充满活泼盼望的积极态度鼓励信徒跟随耶稣基督的脚踪行,凭着从神而得之不朽坏的生命在现世境遇中跟随耶稣,有合神心意的伦理追求,践行对神、对自己、对他人、对教会及社会的各面伦理责任。这对今日饱受疫情之苦的基督徒也是非常应时、有力的鼓励,阿们!
2021年9月12日星期日 于杜塞寓所
Abel.Yan,旅居德国,神学学习者。此文的写作得到洪恩赐博士的指导与帮助,特此致谢!
[1] 赖可中,《彼得前书——经历苦难进入荣耀》(香港:明道社有限公司,2010),169。
[2] 梁家麟,《彼得前书》(香港:建道神学院,1997),xviii。
[3] 本文所引之新约圣经,如无特别说明,均引自《汉英希逐字五对照新约圣经》,周行义等编著,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2007年。
因为此文主要是基于《彼得前书》,所以所有引用自《彼得前书》的经文就直接只写具体经节数目,不在书目前加“彼前”。
[4] 论到《彼得前书》的主题,达秘(Darby)最早用“神的行政”(government of God),见Synopsis of the Books of the Bible(中文可译为《圣经略解》), by John Nelson Darby, [1857-62],见https://www.stempublishing.com/authors/darby/synopsis/1peter/1peter1.html;2021年9月12日星期日19:00。之后华人神学家倪柝声等相继采用此说。
[5] G. K. Beale,《新约的圣经神学》,陈志文译(South Pasadena:美国麦种传道会,2018 ),65-66。
[6] http://mana.naccvan.com/ebook/bibletoo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πάσχω 出现次数: 总共(41); 其中太(4); 可(3); 路(6); 徒(5); 林前(1); 林后(1); 加(1); 腓(1); 帖前(1); 帖后(1); 提后(1); 来(4); 彼前(11); 启(1)。
[7] 赖可中,《彼得前书——经历苦难进入荣耀》(香港:明道社有限公司,2010),197。
[8] 《恢复本圣经•彼得前书》2:21注2;2:19注3。
[9] G. K. Beale,《新约的圣经神学》,陈志文译(South Pasadena:美国麦种传道会,2018 ),66。
[10] 《恢复本圣经•彼得前书》4:1注1。
[11] 《恢复本圣经•以弗所书》5:16注2。
[12] 水流职事站,《彼得书信结晶读经》(Anaheim:水流职事站,2008年),第八篇。
[13] 《恢复本圣经•彼得前书》1:9注2
[14] 空中圣经学院提供,曾劭恺《彼得前后书(6)-婚姻中的盼望》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JeqB_r7Jo,(2021 年 9 月 12 日 4pm)。
[15] 华训提供,张西平《新约综览(34) - 华训- 彼得前书》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7cJXFwyqpE,(2021 年 9 月 12 日 4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