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用户您尚未登录,还不赶紧

悦读推荐:《读懂巴特——写给华人的巴特神学引介》

作者 : admin
2023-11-28
分享:

《读懂巴特——写给华人的巴特神学引介》


截屏2023-11-28 下午4.15.55.png


推荐类目:神学思想/教义


作者:曾劭恺,加拿大维真学院硕士,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硕士,牛津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长聘副教授,正高级职称研究院,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大学Kepha学院客座教授,博士项目副主任,兼任《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汉语基督教学术评论》,Neue Zeitschrift für Systematische Theologie und Religionsphilosophie編輯委員,以及Journal of Chinese Theology副主編。著有《留在世界的边缘》,《黑格尔与现代西方本体论》,Trinity and Election: The Christocentric Reorientation of Karl Barth’s Speculative Theology, 1936-1942、Barth’s Ontology of Sin and Grace: 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Augustine、Immanuel Kant、G. W. F. Hegel等书。


本书出版社:香港明风出版社


书籍简介:364页

周序

瞿序

巴特一级文献缩写表

第一章 导言:重读巴特的必要

第二章 读懂巴特:进入迷宫前的地图

第三章 重读巴特:破除迷思

第四章 与巴特对话:启示与圣经

第五章 与当代巴特主义对话:“福音的核心”


精彩内容摘录

我认为,单是范泰尔在《基督教与巴特主义》所展现出的风范以及学术高度,就足以令当代那些认定巴特是异端或[不信派]的福音派人士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首先,范泰尔至少认真研读了巴特的原著。在许多巴特著作尚未翻译成英文前,范泰尔就从欧洲取得巴特的原文作品,并在细节上下了许多功夫。出于那个时代的局限,就连巴尔塔萨这样首屈一指的巴特诠释者都无法深入而准确地找到巴特在思想史上的定位,并在此思想史背景下来解读巴特。当时学界对于康德、施莱尔马赫、黑格尔、基尔克果、赫尔曼、哈纳克、科恩等影响巴特思想的人物,都尚缺乏可靠的研究成果,因此范泰尔以错误的思想史框架来诠释巴特,其实并不应该受到当今学者过度的苛责。

反之,范泰尔对康德、巴特都独立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并未人云亦云地接受斯纠德等师友的观点。他对康德的诠释,属于当时英美学术界最前沿的理论,而他对巴特的看法,也是潜心研究,参考了许多著述,最后形成的独立判断。

今日许多范泰尔主义者闭门造车,不愿谦卑地参考学术前沿的康德研究、巴特研究,这实在有违范泰尔的精神。当年我决定于博士研究专供巴特时,曾有一位华人范泰尔学派的师长极力反对,并对我说:“我们不需要自己读巴特,因为范泰尔已经替我们读过了。”这与先前提到的另一位华人范泰尔学派的师长所说的话不谋而合。香港天道书楼于2018年出版巴特《教会教义学(卷一):神道论(一)》(王建熙牧师译)时,最猛烈的抨击皆来自这几位我所熟识的范泰尔学派师长以及他们的属灵后生,而这些网路文章也在华人教会广为流传。

如果范泰尔知道他的前设认识论沦为次等[后真相]行径的藉口,不知会作何感想。

当我们为“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时,我们不妨如此鉴察自己的内心:是否曾为我们所驳斥的对象祷告?是否曾在祷告中祈求:“愿我只是误解了这些人,愿这些人不是我想的那样”?又曾否祈求:“愿主再来的日子,能在主面前与这些人欢聚一堂”?若心中未曾有过如此愿望,那么就算真能火眼金睛洞悉异端,一切的批评也都不过是鸣锣响钹(林前十三1)。范泰尔在1965年致巴特的信件中提到,他长期以来一直在祷告中祈求,终有一日能与巴特在主的日子把臂言欢。此外他也强调,信徒将来得见基督的面,是因为基督赦罪宝血,而不是因准确的教义。(30-31页)


推荐理由

华人教会界对巴特一直有一个迷思,即巴特是“基督降生以来最糟糕的异端”。很多教会对巴特神学思想避之不谈,甚至是“谈巴特色变”,对他的认识也仅仅是人云亦云,甚至是从一些三手或四手资料当中一窥巴特的神学错谬。但是如果不深入了解巴特的一手文献以及巴特的神学思想何谈正确地批评巴特呢?同样的,随着2018年以来天道书楼陆续推出了巴特最重要的著作,《教会教义学》,使得中文世界不得不正面地应对巴特的神学思想。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研究巴特的学者,他也出版了多部精读巴特的英文著作,作者从巴特的文献中带领读者一窥巴特的神学世界,而不是从他人对巴特的解读中,根据非一手资料再重新解读巴特。而且,这本书的作者在前不久也推出了研究巴特30年代思想的英文著作《Trinity and Election》(中文暂译《三一与拣选》),这证明了他对巴特神学的深入研究,这使得英文世界在了解巴特神学时不光要参考例如McCormack这样大咖的书籍,也要参考曾劭恺(Shao Kai Tseng)这位后起之秀的著作。

另外,巴特的著作并不好读(原文著作以及译文皆是如此),而且巴特的著作也很少有中文翻译,普通的读者大多难以消化巴特的著作。有了这一样本巴特思想导读的书籍可以指引大家进入巴特的思想世界。无论我们是站在哪个立场(支持或反对),都可以从这本书中了解巴特的思想,破除存在已久的对巴特的成见或迷思,还可以了解巴特神学的要点。小编在最后也想强调一下,我们读这本书不仅是为着了解巴特的神学思想,而且也要学习这本书的精神,即持开放的态度与他者对话,明白对方说了什么,再与之回应,这是华人教会建构汉语神学的重要基础。


评论0

    关键词
    分类 +More
    阅读排行
    • 今日中国,有多少变了味的基督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督教发展迅猛,有人估计目前中国的基督徒有一个亿,也有人说是8000万,也有保守估计的,说有3000万,其实不管有多少,数量不是问题,质量才是生命线。......
    • 《圣经》和《古兰经》中的先知

      “先知”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构成的三大一神教系统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通过对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比较,以及对《圣经》、《古兰经》中相对应的先知的介绍,初步探讨了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联系与区别。......
    • 韩国来华膜拜团体新天地教会在沪传播研究:2002-2018

      发源于韩国的膜拜团体“新天地”目前在全球发展迅猛,已遍及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该膜拜团体的各支派自上世纪90年代零星传入我国境内以后,发展成规模的地区分会已超过251个,其中中国大陆的安德烈支派和雅各支派下属省市区县的“新天地”分会总数已超过100个,占到了40%,所控制的人员数量已超过5万,包括各级骨干、所谓圣徒、洗脑班受害群众等。......
    • 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

      以过学界对倪柝声的思想和地方教会有不同角度的研究,但缺少完整系统的梳理,笔者通过比较和分析倪柝声的著述及地方教会的教牧模式,总结并挖掘出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
    • 华人基督徒离教原因分析

      本文收集了65位基督徒发布在ex-Christian.hk网站上的离教见证文本, 并对文本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基督徒离教原因可分为四类:教会等级制森严与纪律严苛;个体自由与选择受限;对旧约中的上帝和基督教教义的疑惑;以及对教会团契人际环境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