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用户您尚未登录,还不赶紧

《基督教思想再探:三类神学》导言及中译本序言

作者 : 冈萨雷斯
2021-08-06
分享:

导言

一名忠实的信徒离开委身了30多年的教会,他抱怨说:“他们夺走了圣餐的神圣性,把圣餐变成一场普通的宴会。”

另一间教会的一名信徒评论道:“我不理解我们的牧师,她说自己不是自由派,可她的确没在宣讲传统的宗教。”

一名美国中部的信徒写道:“我一直在读第三世界的基督徒撰写的著作,发现有些奇妙的内容深深吸引着我,而我却说不清那到底是什么。”

一名神学院的学生质疑一位教授说:“如果你认为《以赛亚书》53章在讲以色列人,你怎能在受难节的崇拜中诵读这段经文,好像经文讲的是耶稣呢?”

在某家医院,一名医生向医院牧师坦白说:“在我的家乡南方的一座小镇,他们在主日学教给我一种信仰。在大学里,我最喜爱的一位教授——那里的教授都是自由派——又教给我另一种信仰。在现在的工作中,我必须决定使用哪些医疗器械,却发现两种信仰都没有用武之地。

信徒的这些话说出了同一个问题:困惑。基督徒至少有两种困惑。第一,基督教的神学和崇拜礼仪所取得的进展,令他们不能再用截然对立的传统方法将其分类,如自由派/基要派、罗马天主教/新教。第二,更深一层的困惑是,世界局势风云变幻,“进步”所带给人的希望比我们祖先最疯狂的梦想还要狂野,所带给人的恐惧比他们最可怕的噩梦还要恐怖。

我们所学到的传统神学,不论是自由派神学,还是基要派神学,都不能有效帮助我们解决上述困惑。事实上,某些神学甚至会让我们相信,我们的困惑在于缺乏信仰或理解力。

我的论点是,初期教会不但有当代各种基要主义与自由主义的遥远祖先,还有第三类神学;第三类神学对《圣经》及其信息有着不同的解读,这对我们当今的困惑意义重大。因此,本书主要写给身处新千年困惑中的基督徒:他们正在探寻一种对自己信仰的新理解,可以引领他们满怀希望且顺服地走向未来。

大约四十年前,我开始教授基督教思想史。我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介绍我认为的对我们当今理解基督教信仰既具启发又意义重大的历史和传统。基于当初授课时的讲稿,我最终写成《基督教思想史》(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

我特意选用这个不言自明、毫无新意的书名。《基督教思想史》的目的不是阐述我个人对基督教神学史的解读,而是向读者尽可能清楚而忠实地介绍对这一历史的标准解读。多年以来,《基督教思想史》重印了大约二十次。在最新的修订版中,虽然我通过许多方式重写了部分章节,但我尽力秉承最初的目的:初涉基督教思想史的学生与其他读者,可能难以区分学术共识与我的个人解读,他们应当有一部尽可能清晰区分二者的入门性著作。

另一方面,历史本身就是一种解释。我充分意识到,我尽力阐释的“学术共识”本身便融汇了多种解释,而各种解释不仅基于古代文献与历史资料,更取决于历史学家自己都常常忽视的偏见与动机。因此,作为历史学家,我无法避免解读历史。本书正是我对历史的解读;它可被当作一部专著,也可以作为我之前所写的《基督教思想史》的附录。

历史本身就是一种解释。这不完全是消极的说法,它提醒我们理性的限制。它也是一种积极的说法。这正是历史学家与古玩收藏家的区别。古玩收藏家的兴趣在于收集古董或零散的信息,而历史学家不但从现在看过去,又从过去看现在。的确,我们现在的目标总会影响我们对过去的解读;同样,我们对过去的解读总会引导我们现在的行动。历史正是一场过去与现在永不休止的对话,而二者都着眼于未来。这是一场我们所有人都参与其中的对话,不管我们是否是专业的历史学家。我邀请读者和我一同进行这场对话,一起回顾基督教传统中的主要思想。

胡斯托·L·冈萨雷斯1

中译本序

对或错?符合圣经或不符合圣经?基督教的或非基督教的?我们往往草率地评断周围的世界,简单地以二元思维强调差异。我们轻易把熟悉的事物认定为“好的”,把陌生的事物判定为“坏的”。就基督教而言,我们把从初期教会直到今日大致保持不变的神学思想视为“正统的”神学。我们在思考不符合这一标准的神学时,就批评其受到个人的观念、政治思想或“世界”的影响。然而,这种做法似乎忽视了基督教两千年历史的复杂性。

胡斯托·冈萨雷斯(Justo González)的《基督教思想再探》(Christian Thought Revisited)尝试为基督徒理解基督教的历史轨迹提供一种更为细致的方式。作为备受尊敬的教会历史学家,冈萨雷斯出色地证明,从最早的教父直到今天,通常存在三种主要的神学“类型”。第一类神学强调人类如何因违背上帝的律法而有罪,并因此需要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以得到上帝的赦免。我们可以在德尔图良(Tertullian)、奥古斯丁(Augustine)和加尔文(Calvin)身上看到第一类神学。相反,第二类神学意识到罪起因于人无法完全认识上帝。为了完全认识上帝,第二类神学的神学家常常利用其它的知识体系作为“神学的婢女”。第二类神学在亚历山大的奥利金(Origen of Alexandria)、彼得·阿伯拉尔(Peter Abelard)和阿道夫·冯·哈纳克(Adolf von Harnack)的神学思考中体现出来。

或许有人会立即提问:为什么不应简单地将第一类神学和第二类神学称为“基要主义对自由主义”或“保守神学对新派神学”。但这些标签源于20世纪应对现代性所引发的争辩。如此冠名在教父时期或中古的思想家身上将是年代倒置的。此外,这种二元进路还忽略了同第一类神学和第二类神学有着不同神学气质的第三类神学。当第一类和第二类神学以律法与真理为取向,相应地,第三类神学意识到上帝在历史中的参与:始于亚当,藉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得胜重新建立,如今,上帝还在籍着圣灵转变的大能——通过教会做工——继续工作。第三类神学源于爱任纽(Irenaeus),且始终是东方教会的主要神学,如东正教与景教。西方基督教(罗马天主教和新教)最终掩盖了第三类神学的光芒。可是,一些现代西方神学家已重拾第三类神学,从卡尔·巴特(Karl Barth)和迪特里希·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到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家,甚至是亚伯拉罕·凯珀(Abraham Kuyper)。

如果我们思考中国新教的进程,同样可以看到上述三类主要的神学。2 第一类神学可以在中国几位最伟大的福音传道者身上看到,他们把永生的信息传给迷茫的人,如倪柝声、宋尚节、王明道和林献羔。相反,第二类神学在中国众多的基督徒知识分子中传播,他们试图将基督与中国调和——藉着在儒家思想与共产主义中找到基督教的真理,通常是寻求社会重建与救国,如吴雷川、赵紫宸和吴耀宗。20世纪初,第三类神学在中国十分罕见。倪柝声、赵紫宸和贾玉明等基督教思想家有时表达出第三类神学的某些要素,但却建基于第一类或第二类神学。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以来,某些神学家对第三类神学的中国式表达更为普遍——若非如此,我们不会将他们相提并论——如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丁光训与北京守望教会的孙毅。虽然丁光训与孙毅的政治背景与政治见解十分不同,但他们都看到上帝参与到整个宇宙中,上帝藉着与中国教会同工,来改变中国及中国社会。

一般来说,不论我们思考基督教两千年的历史,还是基督教在中国大陆200年的历史,上述三类神学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于不同的处境中得以表达。冈萨雷斯的《基督教思想再探》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这些历史。更重要的是,冈萨雷斯为我们提供一个工具,可以用来更好地欣赏与学习我们形形色色的基督徒弟兄姐妹神学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不论他们的神学倾向是什么。

曹荣锦

爱丁堡大学新学院

2020中国农历新年


目录

系列序

1989年版序言

1999年版序言

曹荣锦序

缩略语

导言

第一部分:三类神学的古典模式

第一章:地域与神学家

第二章:上帝、创造和原罪

第三章:救恩之道

第四章:《圣经》的运用

第五章:视角

第二部分:西方神学的进程

第六章:后期教父神学:奥古斯丁的角色

第七章:中世纪神学

第八章:宗教改革及其后

第三部分:当代的意义

第九章:二十世纪的第三类神学

注释

索引


注释:

本书作者为神学家冈萨雷斯,译者为赵城艺、严锡禹,出版社为贤理·璀雅出版社。感谢赵城艺牧师授权本平台发布导言及中译本序言。

胡斯托•冈萨雷斯(Justo Gonzáles),美籍古巴裔历史学家和神学家,获得四个荣誉博士位,亦曾为耶鲁大学最年轻的历史神学博士。除了大获好评的三卷本《基督教思想史》(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外,冈萨雷斯的主要著作还有《基督教史》(The Story of Christianity)、《路加所讲的故事》(The Story Luke Tells)、《主日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Sunday)等。

2 See Alexander Chow, Theosis, Sino-Christian Theology and the Second Chinese Enlightenment: Heaven and Humanity in Unit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曹荣锦,《成神论与天人合一——汉语神学与中国第二次启蒙》(香港:道风书社,2015)。


评论0

    关键词
    分类 +More
    阅读排行
    • 今日中国,有多少变了味的基督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督教发展迅猛,有人估计目前中国的基督徒有一个亿,也有人说是8000万,也有保守估计的,说有3000万,其实不管有多少,数量不是问题,质量才是生命线。......
    • 《圣经》和《古兰经》中的先知

      “先知”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构成的三大一神教系统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通过对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比较,以及对《圣经》、《古兰经》中相对应的先知的介绍,初步探讨了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联系与区别。......
    • 韩国来华膜拜团体新天地教会在沪传播研究:2002-2018

      发源于韩国的膜拜团体“新天地”目前在全球发展迅猛,已遍及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该膜拜团体的各支派自上世纪90年代零星传入我国境内以后,发展成规模的地区分会已超过251个,其中中国大陆的安德烈支派和雅各支派下属省市区县的“新天地”分会总数已超过100个,占到了40%,所控制的人员数量已超过5万,包括各级骨干、所谓圣徒、洗脑班受害群众等。......
    • 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

      以过学界对倪柝声的思想和地方教会有不同角度的研究,但缺少完整系统的梳理,笔者通过比较和分析倪柝声的著述及地方教会的教牧模式,总结并挖掘出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
    • 华人基督徒离教原因分析

      本文收集了65位基督徒发布在ex-Christian.hk网站上的离教见证文本, 并对文本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基督徒离教原因可分为四类:教会等级制森严与纪律严苛;个体自由与选择受限;对旧约中的上帝和基督教教义的疑惑;以及对教会团契人际环境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