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用户您尚未登录,还不赶紧

《圣经》和《古兰经》中的先知

作者 : 周传斌
2019-05-31
分享:

二、三大一神教的先知观

1.犹太教的先知观

摩西·迈蒙尼德(Moses Maimonides)于1160年在《密西拿》(Mishnah)中第一次归纳了犹太教的十三条信仰条款,其中第6、7条是关于先知的:“先知向世人所传达造物主的一切话语皆真实无误;先知摩西是真实的,摩西是先知之父,是最伟大的先知”[①]。这是理解犹太教先知观的钥匙。

“先知”(希伯来语Navia)一词的原意是“为上帝精神所感动的讲话者或布道者”,也称为“上帝消息的传递者”。造物主拣选先知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具备完美人格的人,“杰出的智力和心灵修养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②]。先知绝大多数为希伯来先知,只有7位非希伯来人。而在希伯来先知中,摩西(中国穆斯林习惯上称为“穆萨”)是最伟大的,造物主授予他的启示是所有后来的先知们赖以汲取的源泉。“摩西既说出了别的先知的话,也说出了自己的话,凡预言的人只不过是表述了摩西预言的精义而已。”[③] 因此造物主降示给摩西的启示《托拉》(希伯来语Torah,又译“律法书”或“摩西五经”;穆斯林所称的“讨拉特”)是犹太教最高经典。摩西之后的先知只是重复《托拉》的启示、呼唤人们信仰唯一的主宰,而没有增加或减少摩西所受的启示。

犹太教经典记载了48位男先知和7位女先知的事迹。这些先知包括犹太人的著名祖先以及今天我们在《旧约》中所能看到的先知(基督教也承认的先知,下文还将论及)。摩西之后的先知,其能力和接受启示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认为,耶路撒冷的第一圣殿被毁以后(前586年),接受造物主的启示并传达预言的能力在犹太人中也随之停息了:“从圣殿被毁的那天起,先知们的预言禀赋便被拿走,而给了贤人”[④]。希伯来圣经的闭合意味着先知时代的结束,从此开启了持续至今的拉比(意为教师,类似伊斯兰教的阿訇)犹太教时期。

2.基督教的先知观

在希伯来圣经闭合以后400多年,诞生了一位一神教的伟大复兴者:拿撒勒人耶稣(穆斯林称为“尔萨”)。他的门徒后来创立了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基督教一方面继承了希伯来圣经,称之为《旧约》,另一方面以耶稣门徒记载耶稣生平的《福音书》和《使徒书信》为主汇集成了《新约》。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先知传统,又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改造。

基督教中的先知(Prophet)也称为神的使者(messenger of God)。基督教认为,《圣经》中第一位自称为“先知”的是摩西,而《申命记》中摩西讲述了上帝兴起先知的许诺:“耶和华就对我说:‘他们所说的是。我必在他们弟兄中间,给他们兴起一位先知象你。我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他要将我一切所要吩咐都传给他们。谁不听他奉我名所说的话,我必讨谁的罪。’”(申18:17-19)

这段话是理解先知的关键,它表明:

第一, 上帝许诺要在人类中兴起先知;

第二, 摩西是一位先知,是先知的表率;

第三, 先知的职能是传达上帝的信息。

圣经中的先知.png

图:《圣经》中的先知

《约书亚》记中并未出现“先知”称谓。在《旧约》中,《摩西五经》(创世记到申命记)之后的部分是“前先知书”四卷。

在《士师记》中提到了女先知底波拉(士4:4-5)。

从撒母耳时代开始,以色列立国,从士师时代进入王国时期,出现了“礼仪先知”(Cultic Prophets),如拿单、以利亚、以利沙及米该雅等。这些先知的话语多于神迹,信息不多,没有单独成书,所以又称“口传先知”,这部分书卷称为“前先知书”。

从前8世纪阿摩司起,进入“书写先知”的时代,直至前6世纪的玛拉基为止。这一时期的著作构成了《圣经》先知文学的主体,是《旧约》的第四部分《先知书》,包括四大本先知书和十二本小先知书。

先知著作的核心思想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认主独一”,耶和华为唯一的真神。先知号召人类认识唯一主的公义与作为、审判与救恩。

第二,“圣洁”。接近上帝就必须使自己成为圣洁,因为神是圣洁的。人类的罪污染了大地,人只有寻求神,遵守他的诫命,才能获得救恩。

第三,预言“弥塞亚”的来临。上帝将要派遣一位弥塞亚拯救人类。对基督教来说,这第三点是最重要的:因为耶稣就是先知们预言的那位弥塞亚。

对基督教来说,先知的职能是传达神的信息,但这信息的高潮部分不再是犹太教的对摩西所受启示的一再强化,而是落实到一个最重要的预言:耶稣基督的来临。基督教认为整个《旧约》都在为耶稣的诞生做铺垫,耶稣是“道成肉身”的上帝,是先知传统的终结。因为耶稣所带来的是直接来自上帝的、彻底的救恩,作为“三位一体”中的一位的“圣子”耶稣基督的出场,使得“先知”作为上帝代言人的角色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3.伊斯兰教的先知观

伊斯兰教是一神教传统最晚出的一个,也是最彻底的一神教。在《古兰经》中,先知穆罕默德得到的启示宣称他的使命是复兴“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的宗教”:“然后,我启示你说:‘你应当遵守信奉正教易卜拉欣的宗教。他不是以物配主的。’”(古16:123)因此,伊斯兰教义有抛弃基督教义向犹太教一神传统回归的倾向,但又有自成一体的教义体系和特点。下面我们将举先知观的例子来说明。

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之一是“信使者(先知)”。在《古兰经》中,先知的地位和作用比之前两个宗教更具统一性和根本性。穆斯林学者对先知这一概念的讨论也更加清晰明了。

在阿拉伯语中,有两个词语与之相关:

一是al-Rasūl(复数al-Rusul),意为“使者”;

一是al-Nabiy(复数al-Anbiyā’),意为“先知”。

穆斯林学者区分了两个概念:

先知是直接领受真主启示,能做出预言的人(如《旧约·先知书》中的各位先知);使者则是有明证和教律,负有真主委任的专门使命的人,是先知中的一部分人。

在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穆斯林学者进一步使用四个词汇对先知和使者进行了区分:

1.列圣(al-Anbiyā’)。真主虽没有对他们直接下达命令,他们也无自己的经典和教律,但他们遵循前代使者传达的信息,并能言传身教。据说有12万4千多的列圣。

2.钦圣(al-Mursalūn)。真主曾分别降启示于他们,各有自己的经典和教律。据说有313人。

3.大圣(Ulu al-‘Izmi)。不仅接受启示,有经典和教律,而且更有建树和发展的使者。一般认为有18位,其中最著名的是努哈(诺亚)、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尔萨(耶稣)、穆罕默德等五位。

4.至圣(Khātam al-Anbiyā’)。仅指穆罕默德一人,因为他是最后一位先知,是完美了先知使命的“封印的使者”,《古兰经》说:“穆罕默德不是你们中任何男人的父亲,而是真主的使者,和众先知的封印。真主是全知万物的。”(33:40)

与《圣经》中的先知传统主要为希伯来民族先知不同的是,《古兰经》指出先知的使命虽有民族和地域的差别,但先知身份本身是普世性的:“我在每个民族中,确已派遣一个使者,说:‘你们应当崇拜真主,当远离恶魔。’”(古16:36)所有的先知的信息都是关于“认主独一”的,都是人类的警告者(以火狱)和报喜者(以天堂)。因此,《古兰经》强调对所有先知的尊敬和接受:“……他们人人都确信真主和他的众天神,一切经典和众使者。[他们说]:‘我们对于他的任何使者,都不加以歧视’”(古2:285)。

针对犹太人、基督徒对先知穆罕默德身份的怀疑,穆斯林对《旧约·申命记》关于先知的经文做出了新的诠释:“耶和华就对我说:‘他们所说的是。我必在他们弟兄中间,给他们兴起一位先知象你。我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他要将我一切所要吩咐都传给他们。谁不听他奉我名所说的话,我必讨谁的罪。’”(申18:17-19)穆斯林认为,既然《申命记》中已经明确宣称在犹太人中再没出现过像摩西一样伟大的先知,则这里造物主许诺“在他们兄弟中间”派遣一位“像你”(像摩西)的先知,则必然是指在阿拉伯人(犹太人的兄弟,以实玛利的后代)中间派遣的先知穆罕默德。



评论0

    关键词
    分类 +More
    阅读排行
    • 今日中国,有多少变了味的基督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督教发展迅猛,有人估计目前中国的基督徒有一个亿,也有人说是8000万,也有保守估计的,说有3000万,其实不管有多少,数量不是问题,质量才是生命线。......
    • 《圣经》和《古兰经》中的先知

      “先知”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构成的三大一神教系统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通过对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比较,以及对《圣经》、《古兰经》中相对应的先知的介绍,初步探讨了三大一神教先知观的联系与区别。......
    • 韩国来华膜拜团体新天地教会在沪传播研究:2002-2018

      发源于韩国的膜拜团体“新天地”目前在全球发展迅猛,已遍及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该膜拜团体的各支派自上世纪90年代零星传入我国境内以后,发展成规模的地区分会已超过251个,其中中国大陆的安德烈支派和雅各支派下属省市区县的“新天地”分会总数已超过100个,占到了40%,所控制的人员数量已超过5万,包括各级骨干、所谓圣徒、洗脑班受害群众等。......
    • 华人基督徒离教原因分析

      本文收集了65位基督徒发布在ex-Christian.hk网站上的离教见证文本, 并对文本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基督徒离教原因可分为四类:教会等级制森严与纪律严苛;个体自由与选择受限;对旧约中的上帝和基督教教义的疑惑;以及对教会团契人际环境的不满。......
    • 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

      以过学界对倪柝声的思想和地方教会有不同角度的研究,但缺少完整系统的梳理,笔者通过比较和分析倪柝声的著述及地方教会的教牧模式,总结并挖掘出倪柝声思想的特点和贡献。......